延慶康莊,離上述提及的官廳大約十幾公里,算是北京地區風力資源最好的,周圍開闊地較多,與官廳風電場條件相差無幾,適合建設風電場。
昌平南口,屬“兩山夾一溝”地區,風從山口狹窄地帶由北向南吹,一位出租車司機對記者描述了該地的特點:“南口三件寶,風沙、石頭、大酸棗。起風時,人都走不動。”然而,記者走遍了南口地區,風力資源好的山溝處沒有建設風電場所需的平坦土地,溝外則是南口鎮,居民密度較高,不適合建設大型風電場。
永定河兩岸,位于北京西部,永定河流經門頭溝區、石景山區、豐臺區等,其中門頭溝區山勢險峻,少有建設風電場的平地,石景山和豐臺區人口稠密,不適合建設風電場。
潮白河兩岸,位于北京東部,潮白河由北向南經過密云縣、懷柔區、順義區、通州區,在懷柔區及以南地區,經濟較發達,兩岸房地產、園林開發密集,沒有建設風電場的條件。密云附近兩岸、尤其是東岸,尚存灘涂開闊沙地,可以考慮小規模風電場建設。
近年來,京能集團已不滿足官廳風電場的成功,在北京周邊尋找場址的工作一直未停,負責宣傳工作的苑春陽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說:“我們已經在靈山地區測風一年多了,如果風資源合適,準備再建一座風電場。”
風電場數量的增加必然帶來風電量的增加,這時就需要一定的調峰容量,這一點在北京地區不用發愁,已建設的十三陵抽水蓄能電站可以靈活調峰,若其容量不夠,仍然有不少可以開發的電站選址。電力專家沈根才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說:“密云與河北交界的霧靈山有水頭近千米的天然抽水蓄能場址,原水電部海河所已在多年前勘察完畢,需要時可開發建設。”
另外,記者在考察南口時發現,依山處有一“響潭”水庫,儲水容量足夠,只要在山腰設一上水庫即可低成本建成抽水蓄能電站。
光賺錢還不行
經濟發達地區的風電場建設雖然賺錢,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官廳風電場為例,風機占用了耕地(玉米地),東花園鎮政府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占地費用是每畝2000多元錢,一次性補償。”2000多元/畝的一次性補償確實不多。記者在當地村民處了解到,種玉米一畝一年純收入300到400元,風機占地至少20年,一畝地收入可達到6000至8000元,2000多元的補償對風電場開發商是好事,對農民則不劃算。在北京其他地區占地建設風電場,耕地補償問題有待商榷。
其次,目前風機的噪音難以避免,葉片轉動的影子影響范圍較大,建設風電場應離居住地至少3公里以上。此外,還須把風機倒塌、起火等問題放在重要位置考慮,以免發生人畜傷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