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中國政府姿態強硬地給予了回應。本周一,南方周末邀請了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會長賀德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解讀這場中美新能源貿易之爭。
南方周末:在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SW)5800多頁的請愿書中,羅列了中國在新能源補貼、投資以及外國企業的公平待遇等方面的“五宗罪”,該如何看待這些指責?

李俊峰
李俊峰:請愿書中羅列說“中國的補貼達到了2160億美元”,這毫無證據,中國刺激經濟的“十大產業振興計劃”幾乎都是傳統行業。與美國政府的對新能源的刺激計劃相比較,中國經濟刺激計劃中給予清潔能源的補貼幾乎為零。
美國要比中國大得多,其中奧巴馬的救市計劃就包含五十多億美元對清潔能源行業支持。中國政府對清潔能源的支持還大多數停留在口頭上,可再生能源法規定的可再生能源基金到現在還沒有建立起來,而支持可再生能源發電的資金還主要靠電力附加,是由電力消費者埋單,和財政補貼無關。
這里爭議最大的還是中國清潔能源產品出口退稅政策。實際上中美兩國的稅制不同,中國實行增值稅政策。在實行增值稅稅制的國家,大多數都實行出口退稅政策,因此出口退稅,不應當視為一種補貼。

賀德馨
賀德馨:據我們所知,按財政部2008年的《風力發電設備產業化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目前僅對7家風電整機企業進行了總計1.1億元人民幣的獎勵。另外,中國在其他方面的補貼,包括稅收方面,或者其它方面的一些補貼,總額微乎其微。
鏈接
美國鋼鐵工人協會歷數中國新能源“五宗罪”
1、限制關鍵原料出口中國政府使用出口限額、稅收以及許可證管理等手段對太陽能電池板、風電渦輪機、高效電池、高效照明設備等生產所必需的稀土,實行限制出口。這些政策使得國外稀土價格相比國內大幅上漲,從而刺激并保證了國內生產這些關鍵綠色科技產品的需要。
2、對投資者要求業績表現
對外國企業在中國設立合資公司提出“技術轉讓”的要求,否則合資的要求可能會被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