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針對中國新能源產品發起的“301調查”正在刺激著業界的神經,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昨日在京聽取了相關企業的意見,并將這一意見反饋商務部。
多部委力挺中國企業,讓人看到了中國應對這場貿易摩擦的決心,但縱觀這起貿易糾紛,中國在政策上亦有反思之處,一些實質上已經廢止的政策,比如風機國產化率達到70%,因為下發文件滯后,給美國發起301調查以口實。
多部委力挺中國企業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示,按照計劃,商務部將在今天召集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的代座談,這意味著迄今為止包括商務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部委已經全部介入了取證工作。
“介入取證的還將包括工信部、財政部等,因為301調查的條款涉及到產業政策、發展規劃、財政補貼等多個方面。”國家能源局的一位官員在接受本報采訪時亦示。
根據301調查的條款,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應在90天時間內完成相關調查。如果美國商務部認為相關投訴具有正當理由,可能會繞過WTO直接制裁中國企業。
李俊峰示:“美國301調查的條款認為,中國補貼目的在于使中國技術占到統治地位,加大貿易逆差。同時中國歧視性的法律法規、技術轉讓要求,使得國外廠商的競爭力下降等多個方面。”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處處長梁志鵬在接受本報采訪時示,美國以前就提出美資企業在中國的風電設備市場的份額有所降低,因此指責中國特許權招標不合理,價格太低。
“其實國家特許權招標,所有企業都可以參加,并沒有設置門檻。雖然在過去幾年,有70%國產化率要求,但基本上都是形式,國際知名風電企業在中國都有制造廠,其生產的產品自然滿足70%要求,有的外資企業國產化率都達到90%。”梁志鵬說。
梁志鵬還解釋說,后來為了充分競爭,在去年底,70%國產化率的要求也取消了。
反思失誤之處
龍源電力集團副總經理黃群示,國內設備隨著這幾年發展,運營水平與國際差別已經不是很大了,跨國企業設備這幾年的性價比不如前幾年是事實。
“去不去美國投資關鍵取決于美國政策,中國之所以能夠吸引國外設備商,主要的原因是其政策是穩定的。”華銳風電副總裁陶剛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