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能源發展之路 風能執牛耳否?
7月20日,國家能源局規劃司司長江冰透露,已經成稿的《新興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下稱《新興規劃》)正準備上報國務院,預計在2011-2020年的10年內,累計增加約5萬億元的投資,每年可增加產值1.5萬億元。
上交報告指出,我國具備發展新興產業的較好資源條件,但同時面臨技術創新與市場培育“兩大瓶頸”制約。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的培育面臨一系列體制機制障礙,如電力體制市場化改革,“三網融合”相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等。
自去年上半年規劃出臺風波之后, 《新興規劃》便被千呼萬喚,直到現在才肯浮出水面。減排承諾的倒逼下,新興能源發展規劃是眾盼所歸。
對于幾大新興能源來說,處于高速發展期的風電產業究竟能夠在5萬億“大餐”中占據多大的空間,尚是一個未知數。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新興規劃得以出臺,那么風能在其中肯定受益匪淺.截至目前,風能雖然在推動者們百般努力下取得了非常可觀的成績,但是,在提升設備水平、風電并網及人才缺口等難題的攻克仍步履維艱,風能的發展仍需要產業規劃和政策資本的垂青,而產業規劃的青睞,不但會推進風能產業的整體向前發展,更重要的是,整個風龜產業鏈架構的改善。
風電規劃與消納
風電裝機容量一直走在風電規劃的前列。
2008年3月,國家發改委發布《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將2010年的風電總裝機容量目標定為1000萬千瓦,現實是,該目標在當年就已經突破。
按照風電裝機每年的增長速度,到2020年,風電的裝機從原來規劃的3000萬千瓦提高到1.5億千瓦。
行業內一專家表示,長期規劃的裝機容量不是問題,但消納是大問題,風電的消納主要還是看電網的建設情況。
今年5月28日,國家電網公布了七大風電基地2015年和2020年計入系統及輸電規劃方案。七大基地并網規劃按照國家風電發展規劃,哈密、酒泉、河北、吉林、江蘇沿海、蒙東、蒙西七個千萬千瓦風電基地將于2020年建成,規劃到2015年建成5808萬千瓦,2020年建成9017萬千瓦,占據全國風電總裝機容量的60%左右。
國家電網副總經理舒印彪表示,風電并入電網難,國家電網承擔了很大的壓力。難點主要還是管理問題,風電場的建設需要半年的時間,而電網的建設需要兩年時間。
由此來看,解決風電并網難題主要還是先解決電網的建設,電網的建要跟得上風電的裝機及風電場的建設情況。
國家電網研究人員介紹,國家電網已經提出了“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發展方針,出臺了由近及遠、分期建設的總體消納思路。據悉,蒙西風電需要在蒙西和“三華”電網(華北電網、華中電網和華東電網)消納;蒙東風電在東北電網及華東電網消納;哈密風電在西北電網和華中、華北電網消納;酒泉風電在西北電網和華北電網消納;河北電網在“三華”電網消納;而吉林和江蘇在區域內電網消納。
7月22日,國資委網站消息稱,今年上半年,國家電網累計消納風電217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13%。如果國家電網吸納風電的增速能夠維持,不難看出,到2020年,風電的并網難題程度便會大打折扣,前景著實令人期待。
風能將成第三常規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