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如何,事實上金風科技在銀行體系獲得了3A的信用評級,且借款勢頭不減。至9月末,其短期和長期借款余額依然高達3.7億和18.17億,較2008年底的0.5億和12.8億,大幅增長65%。但源源不斷的貸款已經讓金風科技感到資金閑置的壓力。
截至9月末,金風科技利潤總額達12.49 億元,同比增長303.82%。不過,前述證券公司行業分析師認為,類似金風科技的風電設備制造商主要的風險是市場風險,保持并網收入帶來的現金流可能是控制投資風險和銀行資金安全的關鍵。
30倍的瘋狂增長
一面是“過剩行業”的警示,一面是風電市場近百倍的巨大空間令人遐想。
從全國的情況來看,風電裝機容量從2001年的40萬千瓦到2008年的1200萬千瓦,足足增長30倍,國家能源局已決定將 2020 年風電裝機容量規劃提升到1.5億千瓦,
巫天曉認為,如果將風電設備和風電運營兩者分別比做“修路”與“行車”,那么,顯然目前還是在于“修路”的初級階段,即大力制造風電設備。
他表示,在風電行業投資中,銀行貸款只是產業融資的環節之一,此外還有PE、VC,以及政府投資和社會公益性資金等等。截至2009年11月末,興業銀行累計發放節能減排項目(含新能源)貸款187筆,累放金額137.37億元。
然而,在風電設備獲得大量資金高速發展后,如果“車”沒有跟上“路”的發展,必然出現“路”過剩的局面。
前述新能源行業分析師亦稱,困擾風電設備商和運營商的是風電并網問題,風電需要補貼,成本高,電網公司無動力接收風電。此外,東北、華北地區因電網問題,風電無法從偏遠地區輸送出來,導致連鎖反應。
值得關注的是,風電運營商的風電銷售并不順暢,間接導致風電設備存貨上升,從而可能導致行業性風險。
前述報告顯示,2009年1-8月,新能源行業產成品資金占用率5.6%,同比增長超過200%;而流動資金周轉次數則由去年同期的1.4次降至0.8次。同期,全國新能源行業的應收賬款凈額達到38.91 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97.11%,行業償債風險加大。中短期內新能源行業的發展速度和潛力,很大程度上將依賴于政策的刺激和政府補貼支持。
對于風電產能,報告直指,由于國內風電沒有形成國外的“先有需求再建項目”和“當地生產、就地消納”的產業模式,如果再急于上馬新的項目,勢必造成資源浪費,也不利于市場的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