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CDM項目辦公室項目經理馮世鈞就提出:“關于電價的問題,EB認為我國有意在控制風電場的電價,使項目的額外性達到要求,認為政府把其應做的補貼都推給CDM,考慮了政策方面的因素?,F在如果有第三方機構來證明中國和歐洲的發展趨勢相似,這個問題就能解決。比對不會太困難,但是需要一個獨立的第三方出具一個報告,比如歐洲風能協會等。如若是中國的行業協會來做,會被認為是自圓其說,第三方做出的會比較可信。”
“這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方式。中國目前風電發展處于規?;碾A段。要用經歷過規?;l展的國家,比如丹麥、德國的發展趨勢來做比較。如果這些國家的電價發展趨勢,由于技術進步和產業化,電價從歷史到現在也是呈現下降趨勢,那么可以證明中國電價的下降并非由于人為因素的控制。而是一種市場行為,是發展的必然現象。”劉穎說。
11月底,《能源》雜志記者再次聯系到劉穎,她說,一份由全球風能理事會做的比對研究報告已經基本成形,“中國目前的發展接近于德國1990—1999年電價發展的趨勢”,“提交這份報告的同時,我們也將聯合國際協會發表一份公開信,EB第51次會議時,我們打算拿出這個方案”。
但是,此第三條路能否走得通,還是一個未知數,有業主也提出,“第三條路EB也不認可的話,我們該怎么辦”?
如若依舊行不通,劉穎說:“最直接的一種方法就是不用現在的標桿電價,而是把各個省的歷史最高風電上網電價統計出來,用最高電價代入現在的項目,如果這些項目依舊有額外性就可以注冊,反之則不能。所以用這種方式確保一部分項目符合CDM要求,但這是一種被動的方式。”
“當前,中國所有的風電項目都在申請CDM,這也是EB質疑的一個方面,他們認為有的項目能申請,有的項目則不能申請,這種狀況才是正常的。如果中國所有的風電項目都符合CDM的要求是不正常的,說明現在給的電價是政府控制了之后導致所有的項目符合要求。”劉穎解釋說。
EB在自畫怪圈?
參加了幾次行業的內部討論會議,馬玲娟開始思考一個問題:EB似乎在自畫一個怪圈。
馬玲娟的職務是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執行副主任,其供職的單位也是被行業推舉出來力促此事發展的行業協會。
CDM當初設立的初衷就是通過此額外的補貼來促進全球的氣候交易發展。“比如判斷額外性,EB提出中國的電價低不能通過,而電價高的時候,又說是收益率很高,不符合額外性的要求,這本身就是怪圈。如果不把眼光放大,不整體來看待新能源的發展,這個怪圈就無法解決。”馬玲娟說。
李月更是把這層關系稱為“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關系。
她認為,從發展中國家和CDM的關系來看,在成本相對高昂、需要政府補貼的可再生能源領域,如果政府補貼過低,那就算有CDM的補貼在這些領域的投資也不具備經濟可行性,無法吸引投資,這樣自然就不需要申請CDM了。可是如果補貼過高,沒有了投資額外性,同樣也不能申請CDM。這樣的現實情況,就使得政府需要根據市場情況來調整補貼水平??墒窃诂F在的這個爭議中,這就變成EB眼里“精心設計的電價”了。
反過來考慮,如果中國政府在調整風電項目的補貼水平時完全不考慮CDM的收益,而且現在政府給出的還是分區的指導價,那么為了每個地區都能發展風電,政府給出的補貼在各個地區就需要是沒有CDM也符合經濟可行性的,只有這樣才能夠吸引到投資??墒沁@樣進行補貼的話,這些項目就不可能通過CDM的投資額外性的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