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產業是中國大力倡導并給予政策扶持的新興領域,但對于“大規模、高度集中開發,遠距離、高電壓輸送”的發展思路,專注研究能源領域的中國國務院宏觀研究室副司長范必則表達了謹慎的觀點。
他在接受路透專訪時表示,風電目前在各種發電方式中缺乏足夠的競爭力,中國應調整風電發展思路,大力發展小規模、低電壓、近消納、直接接入配電網系統的分布式風電,并開展大規模集中開發風電的研究,待時機成熟再全面推開。
“從能源利用的一般規律看,分散稀薄的能源應當充分分散利用,如果集中利用代價會比較大,風電就屬于這種情況,中國現在規劃的風力資源都遠離電力消費地,”他稱,“中國有必要認真論證現行的風電發展思路及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
他認為,中國電源結構以煤電為主,系統調峰手段本來有限,隨著風電大規模集中開發,電網調節更為困難。近年來,河北張家口,吉林白城等地區的風電建設規模增加很快,但配套電網建設不足的問題已經開始顯現,到今年年中,全國仍有約500 萬千瓦的風電機組沒有并網運行,按照每千瓦造價1 萬元計,就是500 億元資金的閑置。
據其介紹,目前國內還有一大批大型風電場在規劃和建設當中,預計今年風電新增裝機容量可達800 萬千瓦左右,累計裝機2000 萬千瓦。如此大規模地集中開發,超遠距離高電壓接入系統的風電基地建設,在世界尚屬首例,會在接入系統方面造成大的困難。
今年初,中國能源主管部門提出將風電2010 年規劃目標調整為2000 萬千瓦,2020 年調整為1 億千瓦左右,并按照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思路,制訂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規劃,力爭用10 多年時間在甘肅、內蒙古、河北、江蘇等地形成幾個上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