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7時06分報道,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天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會議指出,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今年以來,按照“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國家制訂了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出臺了控制總量、淘汰落后、兼并重組、自主創新等一系列推動結構調整的政策措施。
目前,政策效應已經初步顯現,企業生產經營困難情況有所緩解,產業發展總體向好。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時指出,部分產業結構調整進展不快,一些行業產能過剩、重復建設問題仍然很突出。不僅鋼鐵、水泥等產能過剩的傳統產業仍然在盲目擴張,風電、多晶硅等新興產業也出現重復建設傾向。
會議強調,必須堅決抑制部分行業的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把握好調整的方向、力度和節奏,當前要重點加強對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風電設備等行業發展的指導。
專家觀點一:存在生產結構性矛盾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產業室主任史煒先生認為,在30年的改革過程中,鋼鐵、水泥的實質性過剩其實不是今天的問題。隨著我國鋼鐵總產量的提升,其結構性矛盾一直存在。在經濟過熱的情況下,首先表現在鋼鐵、水泥、電力、運輸、煤炭等方面,而且我國是鋼產能最高的國家。另一方面,鋼生產的結構性矛盾非常嚴重,主要表現在鋼的質量大量是原鋼、粗鋼。在精鋼方面,我國主要還是依賴于進口,所以在國家恢復投資進行GDP拉動的時候,鋼產量肯定會上升。然而今年上半年的鋼產量是下降的,但6月以后的報表依然顯示出鋼、電力的生產過剩,這就反映了生產中的結構性矛盾。
專家觀點二:缺少規劃 缺少立法
在昨天的會議中,風電、多晶硅等新興產業也成為需要調控指導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