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公司的業績,公司2015年的營業收入是300個億,預計2016和2017年的營業收入有望達到328億和390億。與此相對應,公司凈利潤在2015年的時候是28個億,今年有望到30—32個億。明年有望達到38個億??傮w來說,公司現在處在非常好的投資時點,一方面,公司是受于國內風電裝機的提升以及行業限電的改善、海上風電的啟動,公司的EPS是在快速增長的。另一方面是公司的毛利率結構是在持續的提升,整個行業的估值水平處于底部反轉的態勢,考慮到公司的業績低點已過,未來有望迎來業績估值的戴維斯雙機,所以我們認為公司的估值水平應該可以給到25倍以上的,此外公司在未來幾年的凈利率水平有望穩步推進到40個億以上,公司未來的市值空間非常巨大。
延伸閱讀:2017中國風電行業展望:“并網”搶裝潮不會重現
根據2016年10月的《關于調整新能源標桿電價的征求意見函》,陸上風電上網標桿電價擬調整為一類資源區0.41元/千瓦時,二類資源區0.44元/千瓦時,三類資源區0.48元/千瓦時,四類資源區0.55元/千瓦時。
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董秘兼公司秘書馬金儒用“平靜”二字概括了行業對此次風電上網電價調整方案發布的反應。她表示,由于此次價格調整方案醞釀的時間比較長,此前也多次征求了各家企業的意見,因而行業的反應是比較平靜的。“與征求意見稿相比,最終的調價方案相對比較溫和。”馬金儒稱。
“此次下調后價格比2015年底確定的2018年標桿電價價格稍低,這表明行業的技術進步或許比預想中的更快。”一位風電開發商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湘電風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龍辛認為,風電上網標桿電價下調不會對整機商產生明顯的影響。他認為,整機商銷售風機設備都是通過投標方式,此前,一些整機廠商為了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不惜血本,使勁殺價。到了現在這個階段,風機設備降價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
多位風電開發商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從風電開發的角度看,基建等施工成本壓縮空間已經很小,在中東部和南方地區等區域開發風電,基建投資甚至有加大的趨勢;整機制造商方面也表示,單純地設備制造成本下降空間也變得越來越小。未來,只有通過技術創新提升機組發電量、加強精細化運維等方式實現風電場全生命周期收益的提高。
馬金儒表示,今后,風電行業中運營商將不斷提升管理效率,制造商也在持續研發創新,通過技術進步推動產業降低風電度電成本。度電成本的下降有利于抵消上網電價下調對項目經濟性的影響。
作為一線人員,湖南鳳凰山風電場場長王穩則認為,風電開發企業長期受補貼拖欠和棄風限電兩大問題的影響。下調電價對于如何通過精細化運維提升發電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
“核準”搶裝取代“吊裝”及“并網”搶裝
李小楊對記者表示,對比2015年的電價下調政策,剛剛發布的政策可以看到兩個明顯的調整。第一是云南省由四類風區調整到了二類風區,第二是電價的符合條件發生了改變。
“云南的風區調整是我們意料之中的,我們在之前發布的研究報告中也都提出中國的風資源區域劃分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相同風區的省份之間平均收益率相差過大。那時我們就建議將云南由四類風區調整到二類風區更為合理。”李小楊說,“新的電價符合條件有松有緊。緊體現在,風電項目不僅需要在當年完成核準,同時需要納入財政補貼年度規模管理,這是之前的電價政策中所沒有提到的;松體現在,2018年以前的電價符合條件,從之前的兩年核準期開工建設放寬到僅需在2019年底之前開工建設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