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內棄電率再攀新高,火電和新能源矛盾激化。2015年中國新增風電并網裝機容量達到33GW,全年“棄風”率達到15%,同比上升7個百分點。棄風主要集中在吉林、新疆、甘肅、黑龍江、河北、遼寧、內蒙,“三北”地區棄風率超過30%。在整體社會用電不增的背景下,火電和新能源發電的矛盾不斷激化。15年11月,甘肅省出臺《2016年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直接交易實施細則》,成為全國首個將新能源參與大用戶直購電列入年度計劃的省份,但此次安排將新能源和火電打捆1:4銷售,新能源必須與火電競價,初步競價結果是新能源電價普遍比標桿電價低7-8分左右,由于風火競爭一次性下滑幅度特別大引發新能源投資和運營商的激烈抗議,中央目前緊急叫停各地類似的新能源企業直接參與電量交易及風火電發電權交易政策。
保障收購和促進消納政策有望陸續出臺,棄風問題有望得到遏制。在各地新政出臺之前,能源局出臺支持保障新能源消納指導文件,15年12月,能源局起草《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收購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稿提出將可再生能源并網發電年發電量劃分為“保障性收購”和“市場交易部分”,各地電網要優先安排保障性收購部分,沒有優先收購要給予補償。2月5日能源局再次發文要求“做好三北地區可再生能源消納工作”,要求通過發電直接交易、風電供暖、做好風光外送以及加強火電監管多途徑提升消納能力。我們預計后續各個地方的促進消納的政策有望陸續出臺。
外送通道預計2017年起全面擴容,棄風上網有望全面改善。2014-2015年國內已開工11條特高壓項目,其中內蒙古4條、新疆、甘肅、陜西、山西、云南各1條,預計2017年投運;寧夏、安徽各1條,16年投運。2016年起預計批復開工7條,四川、內蒙古、河北、新疆、山西各1條,陜西2條,預計2018年起投運。從技術層面來看,2017年起外送通道的掣肘有望解除。
2016年陸上風電調價好于預期,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上調確保運營商現金流周轉。陸上風電前三類資源區集中在“三北”地區,根據《通知》,度電上網標桿電價將在2016年降低2分錢,至0.47、0.5、0.54元,17年維持,2018年再下調3分錢至0.44元、0.47元、0.51元,第四類資源區16-18年下調后的價格為0.6、0.6、0.58元。考慮到系統成本的持續下降,16年的調價方案好于預期。此外,16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上調至1.9分錢/度,可以增收補貼專項基金190億元,整體來看如果棄風問題得到有效遏制,16年風電運營商的資產負債表將得到積極改善。
海上風電有望從2017年起走向商運,高進入門檻利好龍頭公司。能源局《風電十二五規劃》規劃,到2015年投運海上風電5GW,2020年30GW。目前來看15年累計實際裝機數僅為1GW。目前國內執行的海上風電電價制定到2016年,16年以前投運的近海風電項目上網電價為0.85元/度(含稅),潮間帶風電項目為0.75元/度。2017年以后的電價政策尚未確定,由于15-16年執行的電價政策在遠高于陸上的風電建造成本條件下投資收益率吸引力不足,預計2017年海上風電標桿電價有望上調,帶動正式商運投資。海上風電由于后期運維成本高昂,對初期設備選型要求嚴格,特別利好國內高端風電設備制造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