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兩年的低谷期,國內的風電行業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期,尤其是在節能減排、環境治理的大背景下,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使得風電產業持續向好,開始全面轉暖。業內人士認為,中國風電行業在2015年將迎來裝機高峰,上游龍頭企業有望擴張市場份額,下游運營商將持續受益,而
棄風消納也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棄風率呈上升趨勢
日前,國家能源局發布2015年上半年全國
風電并網運行情況。今年上半年,全國風電新增并網容量916萬千瓦,到6月底,全國風電累計并網容量10553萬千瓦,累計并網容量同比增長27.6%;上半年,全國風電上網電量97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0.7%;風電棄風電量175億千瓦時,同比增加101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15.2%,同比上升6.8個百分點。
“從數據上看,棄風率出現了上升。”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蕭函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除了電力市場整體不振和消納并網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外,導致棄風的原因還有國家政策方面的因素。風電上網電價下調對風電發電企業影響很大,若在電價下調后進行裝機,企業將面臨上億元的損失,因此許多風電企業在風電上網電價下調的消息傳出后加快了風電場的投資建設步伐,短期內裝機量猛增超出電網規劃預期,導致棄風率上升。
而國家能源局分析稱,棄風限電加劇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來風好于去年同期,客觀上增加了并網運行和消納壓力;另一方面是全國電力需求放緩、風電本地消納不足以及部分地區配套電網建設與風電建設不協調等原因所致。
記者發現,上半年棄風限電主要集中在蒙西(棄風電量33億千瓦時、棄風率20%)、甘肅(棄風電量31億千瓦時、棄風率31%)、新疆(棄風電量29.7億千瓦時、棄風率28.82%)。
對此,蕭函認為,蒙西、甘肅和新疆風力資源豐富、人口密度較低、風電場建設用地比較多,是主要的風力發電區,但人口數量少也導致用電需求比較低,所發電量遠遠大于當地的消納量,出現棄風現象。此外,“風電發展速度過快,電網投資跟不上風電發展步伐以及電網和風電項目建設周期不匹配等也是這些地方棄風現象嚴重的原因。”
“因為新電價政策要求2015年1月1日以后核準,以及2015年1月1日前核準但在2016年1月1日以后投運的風電項目要實行新電價,所以風電企業會加快風電項目的投資建設以爭取在最后期限之前完成投運,這樣可以享受之前的電價政策,風電裝機熱潮今年將會持續。”蕭函說。
在蕭函看來,未來一段時間內棄風狀況可能不會出現好轉,甚至有可能繼續惡化。
風電行業轉暖
風電產業在2014年快速反彈后,2015年開始全面回暖,隨著政策扶持與推動力度不斷加大,市場預期,今明兩年風電行業的發展態勢依然良好,全球風電新增裝機有望進一步提高。
據悉,國家能源局近期公布了“十二五”第五批風電項目核準計劃,項目共計3400萬千瓦,超出市場預期,而《可再生能源配額管理考核辦法》也呼之欲出。同時,為了配合電力行業的市場化轉型,國家能源局制定了互聯網行動計劃,旨在促進電力需求側響應和清潔能源高效利用方面的技術進步和應用。
全球風能理事會發布的最新版《全球風電發展年報》預測,未來五年內全球風電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勢頭,2015年全球新增裝機容量將再次達到5350萬千瓦,累計裝機突破4億千瓦大關。
蕭函認為,風電回暖將利好風電上下游企業。“風電回暖體現在各地風電項目招標建設數量的增多,這直接帶動上游設備制造商訂單數量的攀升,實現業績增長。此外,由于風電場發電量會由于季節性因素而發生波動,進而影響下游運營商的業績,所以風電場建設步伐的加快將使風電利用小時數增加,進而有利于下游運營商實現業績要求。”
此外,業內人士認為,隨著我國風能優質資源區和新增裝機容量的逐漸減少,風機運維將為整機提供商在競爭激烈的新增裝機市場中拓展業務提供巨大空間。目前國內風電裝機突破1億千瓦,2020年將突破2億千瓦,如此巨大的裝機容量,將使風機運維市場成為新能源裝備制造業新的增長點。另外,隨著風機20年使用年限的臨近,國內還將會出現大批的退役機組,這意味著整機提供商在競爭激烈的新增裝機市場中還有新的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