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風能研究機構MAKE近日發布行業快報顯示,在印度風電市場,翻新改造將成為產業發展的一大重要契機,目前,印度大多高質量風場現仍使用超過15年使用年限的老舊風機,具有翻新改造市場潛力,翻新改造對其增加發電量、降低成本大有裨益。
除了印度外,在美國市場,未來五年運行達到10-15年以上的風電資產比重將會從10%增加至50%。翻新改造將有利于延長風電場的運行周期,并為業主提供最大程度長期盈利能力的機會。
實際上,經歷了十余年的高速發展后,未來幾年,中國風電市場也將面臨老舊風機如何處置的問題。“雖然風機的設計壽命通常是20年,但是運行到15年左右,其經濟性就已經大大降低,是讓其提前退役,還是對其翻新改造,這是個問題,需要進行未雨綢繆。”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延長運行壽命成普遍需求
根據國家能源局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15年6月底,全國風電累計并網容量達到10553萬千瓦。“按照這一裝機容量推算,目前運行風機約有10萬臺左右,未來風機翻新改造市場將蘊藏巨大商機。”一家做風電場第三方運維服務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業內,風力發電機組,甚至被稱為疲勞試驗機,因為在其運行過程中,機械磨損等狀況非常嚴重。隨著其運行時間的延長,特別是在運行10年之后,各種問題會急劇頻繁出現,導致運維成陡增。風電機組中的任何一個部件,每天都有損壞的概率,隨著時間推移,尤其是磨損件,其更換的比例和數量會不斷增加。
“理論上,任何一臺風電機組在維護良好的情況下可以持久運轉,甚至在超出20年使用壽命后也能夠繼續使用。例如,可以更換已損壞的部件,使風電場在超出標稱設計壽命后仍能夠繼續運行。”一家風電整機商技術人士稱。
但是,現實的狀況是,隨著服役時間的增長,老化的風機出現墜落、折斷等重大事故的幾率正在增大,其發電量已經開始下降,設備技術性能也已不能滿足電網的要求,維護和保養成本大大增加。
“甚至有極端的現象是,老化風機運行所耗的電比所發的電還要多,那么,雖然這臺風機還能運行,但已經不具備經濟價值。”一位風電場項目經理表示,“在這種情況下,或是讓舊風機提前退役,更換新風機,或對其翻新改造,延長其壽命,使其繼續運行。但究竟采取哪一種方案,還要算一筆經濟賬。看看哪種方案更具經濟性。”
據介紹,除了提前退役的這一現象外,更常見的一種狀況是,在達到風機的設計壽命后,開發商也希望通過盡可能少的維護費用盡量延長其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