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截至2015年3月底,上海電力累計完成電能替代電量2.57億千瓦時,上海中心大廈蓄能中央空調系統、洋山港中德合作船舶岸電項目等新型電能替代項目也正有序推進,真正實現了清潔電能入滬進萬家。”目前,上海電力有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據了解,為推進環境治理,上海市電力公司積極貫徹國網公司電能替代發展戰略,圍繞上海市政府的相關目標要求,步步推進,獲得了切實有效的經濟社會效益。
找準切入點 全面推進
在有“東方不夜城”之稱的上海,電能已得到普遍應用,電能替代還有發展空間嗎?上海電力營銷人員經過分析研究后回答:“有!大有可為!”找準切入點,電能替代工作即從“無”到“有”,并得到全面推進。
其一是借上海市政府的“東風”,全面配合市政府“到2015年底,全市完成2898臺燃煤(重油)鍋爐和窯爐的清潔能源替代”的工作目標。上海電力以電鍋爐替代燃煤鍋爐(工業窯爐)為主要切入點,將改造指標按月分解至11個區域供電公司。各區域供電公司也組織專門的工作組,上門宣傳電鍋爐清潔、安全的優勢以及優惠補貼政策,并主動為用戶設計改造方案。
切入點之二是“到廣闊的農村去”。從2008年開始,松江家庭農場開始蓬勃興旺起來,目前已發展到近1300戶,總經營面積15余萬畝,占全區良田面積的90%。為保證現代農業的可靠用電,松江供電公司穩步推進農村配網改造升級,涉及300個臺區,大幅提高了農網綜合電壓合格率、供電可靠率。同時,松江供電公司還將承包面積大于250畝的種植大戶納入“VIP服務檔案”,為農場主送上量身定制的用電方案。“2015年一季度,松江區農業用電同比增長1.51%。”
多方聯動 形成合力
“今年年初,公司就制定了《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電能替代工作實施細則》,對2015年電能替代工作的組織機構、工作目標、評價考核體系都作了詳細規定。”該負責人介紹,“只有找準工作切入點,再繼之以正確的工作方法,才能建立起電能替代的長效工作機制。”
一方面,上海電力加強了對電能替代項目的內部管理,結合各類項目推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合同管理、項目管理、供應商管理、財務流程進行了規范,實施項目專人跟蹤服務,完成了對項目各節點的有效控制;成立各級電能替代工作小組,定期召開工作例會,每月上報電能替代工作報表,搭建起相互借鑒、進位爭先的良好平臺。
另一方面,該公司推動市政府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大力度推進燃煤(重油)鍋爐和窯爐清潔能源替代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明確了清潔電能替代在上海市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的重要地位。在具體工作中,做到了信息摸排及時準確,如電鍋爐改造中及時掌握了用戶數量、鍋爐容量等信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上海電力通過各種途徑的廣泛宣傳,形成了良好的輿論氛圍。位于虹口區東大名路的老牌四星級酒店遠洋賓館和崇明縣北部的迎澤蔬果專業合作社,是兩家較早開展電鍋爐改造的單位。上海電力先后組織數次現場會,請先行者現身說法。
成效初顯 再接再厲
在各方的不斷努力下,上海電能替代工作成效初顯。
其中,電鍋爐(窯爐)替代推廣增加,截至2015年3月底,上海電力累計改造和推動用戶自改新增電鍋爐(窯爐)159臺(含在建),年替代電量3717萬千瓦時。“改造完成后,相當于年節約標煤1.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6萬噸、二氧化硫389噸、煙塵632噸、氮氧化物221噸。”該負責人表示。同時冰蓄冷、熱泵應用領域擴大,成功推進上海中心大廈蓄能中央空調系統、虹橋機場(航站南站)等企業的熱泵應用,共涉及面積268.89萬平方米,增加設備容量達20萬千伏安。
同時,電動汽車充換電站工作也取得了可喜成績。上海電力累計建成25座充換電站、1523個充電樁,提供充換電服務10.78萬次,充換電量1835.9961 萬千瓦時,并在國內率先建成“電動乘用車一體化示范停車庫”。
此外,上海電力積極開拓市場,創新能源總包項目,成功承接擁有亞洲最大的區域供能和上海最大水蓄冷設備的“虹橋新能源運行項目”,對推進能源總包工作提供了借鑒。岸電等新型項目也取得了實質性突破,上海電力推進洋山港中德合作船舶岸電項目的建設實施,力爭促進該項目年內投運,屆時設備容量約3萬千瓦。
據悉,2015年,上海電力將完成替代電量18億千瓦時,將以一批經濟性好、應用便捷、社會易接受的替代技術作為突破口,在城市生產、生活的各領域內持續推進電能替代。“環境整治非一日之功,電能替代也只是其中一個環節。但是,盡自己一份力就好。”上海電力員工正是懷著這樣的想法,為電能替代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