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鼓勵風電設備國產化的背景下,作為最早投入風電設備產業化研究的省份之一,我省開始走風力設備“省產化”的道路。去年12月27日,我省生產的全國首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兆瓦級直驅永磁變速恒頻風電機組的樣機下線。“擁有核心技術自主知識產權才是王道。”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風電設備制造市場面臨洗牌重組,也是我省風力設備產業化突破的最好時機。
風電大熱
我省推風電“大風車”多了
“我國的風力資源是德國的5倍,但我國的裝機只是德國的1/2左右。”江西麥德風能股份有限公司技術顧問章瑋告訴記者,“我國提出在2020年實現15%的新裝機目標,這使中國成為世界最重要的風能市場。”2008年總裝機容量排世界第4位。
在我省發改委制訂的《“十一五”新能源發展規劃》中,“風電”作為首個篇章推出。數據顯示,我省風能資源總儲量約6000萬千瓦。“十一五”期間,全省規劃建設風電裝機容量10~12萬千瓦,建成星子大嶺風電廠一期、都昌老爺廟風電廠一期、廬山區長嶺風電廠一期和都昌磯山湖風電廠。目前,其中兩個已建成。

江西風力發電機組吊裝成功,一座“大風車”立于鄱陽湖畔(資料圖)
爭搶大蛋糕生產企業多了
隨著一批批風力發電項目上馬,風電設備市場需求強勁。此前,七成以上的風力發電站用的是國外的技術和設備,成本昂貴,上網電價高,國家為此給予高額補貼。
在國家的鼓勵和支持下,風電設備領域中國本土企業的市場份額已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