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電力行業將會向怎樣的方向發展?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哪些難題?我們邀請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一起來剖析和預測。
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
猜想之一:電能替代在各領域深入推進
2013年以來,頻頻來襲的大范圍霧霾天氣牽動著每個人的心。電能替代將有助于霧霾治理,專家曾預測,2014年,各地將進一步深入開展電能替代工作,包括以電代煤,減少直燃煤的使用;以電代油,增加電動汽車使用和城市電力軌道交通的運營;增加清潔能源發電的上網比例;電從遠方來,提高電網的輸送保障能力。這些在2014年都有所推進。那么,2015年,電能替代戰略是否將進一步深入開展,重點應放在哪些領域?
專家預測,2015年,應通過相應的政策激勵機制,在各領域進一步全面推進電能替代。
■ 印證案例
2013年8月,國家電網公司提出“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的能源消費新模式,不斷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力爭到2015年實現替代電量1000億度,到2020年累計替代電量達到1萬億度的目標。
2014年,我國在電能替代領域下了很多功夫,也取得了實際成效。據2014年11月底的公開數據,國家電網公司自2013年8月全面啟動電能替代工作以來,已累計推廣實施電能替代項目1萬多個,實施電能替代電量566億度,相當于在消費終端節省了直燃煤271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826萬噸,減排二氧化硫、二氧化物、粉塵等354萬噸。
國家電網公司在部分沿海地區推動實施港口岸電,為停泊在港口的船舶供電,運用電動設備代替碼頭燃油裝卸設備,實施項目900多個,2014年替代燃油3.6萬噸。
諸多企業因電能替代受益,并促進了節能減排。例如,福建石獅市石湖港是我國一類口岸,擁有5個3000噸至10萬噸級的泊位。2014年年初,碼頭的24架輪胎式龍門起重機改用電機作業,實現了“油改電”,改造后每年減排二氧化碳2810噸,每年為企業節約資金1181萬元。
■ 專家觀點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能源發展研究基地主任 王偉
實施電能替代戰略是整個能源產業面臨的共同任務,需要政府、企業和公民群策群力,加強戰略執行力。短期看,由于可再生能源電價還高于傳統能源電價,適應可再生能源特點的電力運行管理模式還沒有完全建立,因此是否有完善的激勵政策引導社會主動選擇清潔電能,淘汰高污染、低效率的用能方式,將是優化能源結構、實施電能替代能否成功的關鍵。
政府應加快出臺扶持政策,加強對電能替代的技術支持和應用。特別是要加強對綠色電力的補貼,使火電企業、風電企業、天然氣發電企業、電網企業、能源服務公司等相關方都有發展可再生能源的動力;借鑒發達國家在可再生能源立法方面的經驗,對發電企業設定強制配額,設立財政專項資金進行補貼等,擴大可再生能源市場份額。同時加快推進社會生產、生活各領域的電能替代戰略。在工業領域,應加快淘汰落后產能,推廣實施煤爐、油爐改電爐工藝和電加熱設備;在交通運輸領域,結合電氣化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加快建設配套電源點和供電服務設施,加強電動汽車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建設和運營,提高電動汽車競爭力;在商業領域,大力實施大型以電代煤(氣)項目,推廣熱泵、電采暖、電鍋爐等技術;在居民生活領域,積極推廣電磁爐、空氣能熱泵、電阻絲地暖設備等,形成全社會爭用清潔電能的良好氛圍。
在2014年實施電能替代的基礎上,2015年,我國將進一步在上述領域中開展電能替代。
■ 網友聲音
@幸福-怡心:北方的冬天,供暖可是件大事兒。我家在天津郊區,之前一直沒通天然氣,都是靠燒小煤爐取暖的。污染確實大,燒煤的煙很嗆人。今年冬天,按照天津市的安排,家里用上了電采暖,的確是方便、干凈很多,不僅我們住得舒服了,相信這對改善空氣質量也很有實際幫助!
猜想之二:分布式能源將迎來更大增長空間
我國光伏行業會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專家認為,在國家陸續出臺相關利好政策和國家電網公司配套措施的支持下,我國光伏制造業和市場都將繼續發展。但同時,分布式光伏等相關政策和細則仍需要廣泛普及宣傳。
專家預測,2015年光伏、風電行業的激勵政策還有設計空間,隨著政策的到位,未來,分布式能源將迎來更大增長空間。
■ 印證案例
2014年11月20日,國家能源局對外公布,2014年前三季度,全國新增光伏發電并網容量379萬千瓦,全國光伏發電量約180億度,相當于2013年全年發電量的200%;2014年1~9月,全國風電新增并網容量858萬千瓦,全國風電上網電量1060億度,同比增長7.6%。
一直以來,國家電網公司按照“支持、歡迎、服務”分布式光伏發展的工作方針,加強光伏并網、交易、消納全過程管理;支持客戶利用太陽能、風能等分布式電源,作為家庭用電的補充形式,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據公開數據,國家電網公司依托大電網服務新能源發展,截至2014年9月底,實現國家電網新能源并網裝機突破1億千瓦。在并入國家電網的新能源中,風電為7799萬千瓦,太陽能發電為1835萬千瓦,國家電網成為世界風電并網規模最大、太陽能發電增長最快的電網。
■ 專家觀點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 任東明
2014年出臺了很多光伏支持政策,下一步,我們還需要出臺更多的政策支持光伏產業,特別是分布式光伏。除中央政府拿出費用進行補貼之外,地方政府也應該拿出更多辦法支持分布式光伏發展。
總的來看,我國的能源政策體系已初步形成,但是,在產業發展過程當中,光伏政策還存在協調性差、剛性不足、力度小等問題,政策設計還有空間。今后,我們在完善政策的過程中,將發揮中央和地方的積極性,促進集中式、分布式協調發展,推動能源生產消費革命。
2015年,隨著政策到位,分布式光伏會有很大增長。同時,我國應當進一步提高風電比重,采取實際措施推進風電的發展。2020年,爭取實現3億千瓦的裝機,2050年實現20億千瓦的裝機。
■ 網友聲音
@sherry愛陽光:今天聽老爸說了件新鮮事兒,他說看有些朋友在自家屋頂裝了分布式光伏發電,能實現自發自用、余電上網,覺得挺新奇的,也想在自己家裝,就來問我的意見。我告訴他,其實分布式光伏在江浙一帶挺普遍的。能成為生產電力的人,余電賣給電網,又環保,何樂而不為呢!
猜想之三:特高壓助推能源互聯網構建
2014年年初,本報預測,智能電網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專家認為,智能電網將更加融入城市發展,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撐;電網智能化和自動化水平將走向成熟;網絡的范疇將擴大,實現信息全球聯網,達到全球資源的最優配置。
專家預測,未來智能電網建設要提升電網的互聯化水平,在全球互聯網框架下,推動電網的互聯互通。
■ 印證案例
2014年9月,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先后在第11屆APEC能源部長會議和聯合國氣候峰會上提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戰略構想。2014年,國家電網公司通過特高壓、智能電網技術,有效促進了能源資源的開發、配置和利用,保障了電力的遠距離、大規模、高效率傳輸,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創造了條件。
2014年,國家電網公司繼續加快特高壓電網建設。1月27日、7月3日和12月26日,哈密南—鄭州和溪洛渡左岸—浙江金華兩條±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浙北—福州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相繼投運。11月4日,“兩交一直”(淮南—南京—上海、錫盟—山東、寧東—浙江)特高壓工程正式開工。
2014年,我國多個重點城市核心區建成了技術領先、靈活可靠的智能配電網。8月12日,國家電網公司承擔的6個國家“十二五”智能電網試點項目通過國家能源局的驗收,為智慧城市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同時,國家電網公司還加快智能電表新裝改造和用電信息采集系統的推廣應用,讓普通家庭能夠通過智能電網實現客戶能源管理、移動終端購電、綜合信息服務、遠程家電控制等,提高了人們生活的智能化水平。2014年前三季度,國家電網公司安裝智能電表5200萬只,用電信息自動采集突破2.45億戶,覆蓋率達到66%。
此外,國家電網公司通過開展一流配電網建設,以及風光儲輸工程等堅強智能電網工程建設,大力推動清潔能源發展。2014年前三季度,國家電網新能源并網裝機突破1億千瓦。
■ 專家觀點
中國互聯網協會秘書長 盧衛
建設和發展智能電網是實現能源互聯網的前提和基礎。加快未來智能電網建設,一是互聯網行業為電網注入更多的互聯網元素,提升電網的互聯網化水平,在全球互聯網框架下推動電網的互聯互通;二是促進物聯網、云計算等互聯網技術的創新發展,圍繞電網系統打造智能信息網絡和大數據解決方案等,實現電網技術可感可控和自我決斷;三是互聯網與“兩個替代”相融合,實現更高效的能源配置和更便捷的應用;四是在互聯網行業面向智能電網構建開放共贏的市場體系,打造安全誠信的產業環境;五是加快對電動汽車等新型產品的研制和推廣,通過推動互聯網產業發展,完善智能電網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