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電纜業界不斷大呼“電線電纜價格已經成了蘿卜價”,“企業利潤嚴重下滑,已經接近虧損或正在虧損”。于是,便使出種種招數對付“蘿卜價”問題,但效果并不明顯。以至于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籬笆墻的影子還是那么長。怎解?愚以為,要了解電纜行業價格的亂象的真諦,電纜價格為何成了“蘿卜價”,還得從了解“月亮”、“星星”、“籬笆”和“影子”入手。
產品價格概念急需厘清
產品價格是由產品實物價值和產品社會價值兩個方面構成的。我們現在常說的產品價格,通常是指產品的實物價值,而往往忽視了產品的社會價值。
產品實物價值主要由生產成本、流通費用和銷售費用構成的,是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必要條件,而生產成本是產品價格的主要組成部分。還有產品流通費用、稅收以及企業心目中的產品利潤等。現在面臨的產品價格,都是產品實物價格,并且都是以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管理、包裝、運輸、保險、裝卸、投標、財務、質保金以及保函費等)為主要依據。當然,這是企業生死攸關的大事,馬虎不得。
產品社會價值是指產品銷售以后所能產生的社會效果,也就是常說的社會效益。這些年來,國家有關部門開展了不少打擊假冒偽劣產品的活動,呼吁企業要有“道德血液”。在整治產品價格混亂的同時,也應明確強調產品的社會價值。而現在,產品的社會價值往往被人們忽視了。所謂的“優質優價”和“優質不優價”,也屬于產品社會價值的范疇。
早在30多年前的計劃經濟年代,我國已實行過“優質優價”政策。那時候,把產品質量分為“優等品”、“合格品”和“等外品”三個等級,這些質量等級都明顯地標識在產品合格證上,明碼實價,由顧客任選。即便是“等外品”,也只是非主要性能達不到標準要求,但不影響使用。
而現今,在產品合格證上,已不再標識質量等級,只有產品價格基本上成了判別其質量優劣的依據。產品的實物價值是很透明的,其構成人所共知。流通領域的產品價格,已能充分反映出產品質量的狀況。而產品的社會價值則往往是隱晦的。市場誠信度和美譽度并不高的企業,還在那里大聲吆喝叫賣偽劣賣產品,以次充好,蒙騙顧客者。他們是正常產品社會秩序的破壞者。需要整治的,不能僅僅看他們的價格本和投標價格,同時也要揭開他們骯臟的心靈內幕。
產品價格亂象急需監管
在以往的計劃經濟年代;電纜行業經歷了《紅本價》和《藍本價》兩個價格體系,一直延續了20多年。市場經濟化以后,沖破了舊的價格體系,各地產品價格呈現一片混亂,政府和主管部門已無招架之力,使其放任自流。這種產品價格亂象不但傷害了行業本身,也使用戶陷入困惑。面對電纜企業的價格混亂,用戶部門則祭出了“最低價中標”的殺手锏。于是,一場“超低價競銷”的鬧劇粉墨登場,并且愈演愈烈。好在電纜行業內也有很多關心產品市場的志士仁人。他們對這個行業的生存環境極為關注,甚至發誓不惜代價扭轉這種混亂局面,并且為之奔走呼號。
行業網絡媒體也在以實際行動發掘行業的正能量。2012年,佰策邦信息科技公司屬下的“中纜在線”網站,率先推出了電纜行業《網絡紅本價》。 該《紅本價》采用標準產品結構尺寸、實時材料價格以及科學計價方法,提出了企業應該遵循的、真實合理的產品價格,已受到全國十余家電纜用戶單位的關注,并簽訂了產品價格咨詢和監督協議,執行效果良好。2014年以來,佰策邦信息科技公司又推出了《全國電線電纜重點產品價格監測數據分析報告書》,從產品價格監測數據的分析入手,揭示產品價格的真諦。該《報告書》數據真實,發揮了行業產品價格監督作用,是難得的行業產品價格數據分析和企業制定產品價格的重要依據。
行業組織也在為此不遺余力。2014年春,江蘇省光電線纜商會推出了商會自律和監察委員會《監察提示函》管理模式。其宗旨是預防和減少線纜行業違法違規行為發生,加強行業自律和誠信體系建設,規范行業市場競爭秩序,提升產品質量。并本著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原則,使企業進入公開、公平、公正、公信的運營軌道。據悉,此舉已獲得良好的市場監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