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國家認識到發展海上風電的必要性。隨著技術的進步,海上風機也正邁向深海。但在這個領域還有很多未知問題,其中,海上風電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到底幾何,就是懸而未決的問題。近日,美國馬里蘭大學環境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員海倫·貝利和她的同事們發表了一篇文章,公布了他們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文章說,各國在發展海上風電的同時更應關注其對海洋物種的影響。海倫·貝利還建議,在世界多國都在發展海上風電的背景下,要加強這方面的監測和評估。
“由于海上風電項目的數量和規模都在增加,我們就要更細致地研究這些海上風電項目對海洋物種的影響,比如對鯨魚、海豚和其他物種的影響,以期盡早避免不利影響,這項研究也能更好地指導海上風電的建設和運營。” 海倫·貝利表示。
研究人員發現,海上風機基礎部分建設過程中打樁的聲音可能會給海洋動物的聽力造成損傷。風機運行時的噪聲可能會讓海洋動物或者魚類的通訊或方向感迷失。在海上風電施工和維護過程中,船只的運行還可能干擾魚類的棲息。
但另一方面,海上風機的基礎部分可以起到人工魚礁的作用,這就變相豐富了魚類的食物來源。因為海上風電開發區域往往限制劃船或者釣魚,所以,風電場給魚類和海洋哺乳動物提供了一個休息區,甚至是避難所。
湯姆·米勒表示,海上風電規劃的一個關鍵因素就是要避免或者減少海上工程給環境帶來的影響,在規劃決定之前,需要在指定區域進行長時間且頻繁的測試,進而來觀測對海洋物種的影響,尤其是那些對聲音敏感的海洋哺乳動物的影響。
據悉,針對海上風電建設和運維對海洋生物影響的研究非常少,截至目前還尚未得出長時間的海洋動物種群的影響的結論。研究人員建議,采用合理數據采集和建模的方式來回答這個問題。他們認為,研究將有助于更好地制定海上風電發展戰略。
馬里蘭大學是今年秋季開始這項研究的,并計劃進行為期兩年的研究。海倫·貝利說:“現在越來越多證據表明,海上風電場對海洋哺乳動物的影響最為顯著,所以要盡量降低海上風機施工和運行中的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