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發電、風力發電正改變著整個世界,改變著電力公司的運營模式,而可再生能源變革正站在轉角之處。
給業界帶來打擊的德國可再生能源
發達國家中,像德國這樣認真探索地球溫暖化解決方案的國家很少。從德國本土到位于北海正中(距離100千米左右)的風力渦輪機,約有60層樓的高度,每座風力發電設備興建的費用高達3000萬美元。這個巨大的設備中,配備的是可與全球最大客機空客A380翼長相媲美的渦輪翼。到今年年末,數百座新渦輪將向距離南方數百英里的德國城市低排放輸送電力。
這是德國投入大量資金重新構筑電力系統的新項目,德國這項很有野心的項目已經取得驚人的成效。不久,該國將實現30%的可再生能源電力供給目標。雖然超過這個數字的小國很多,但是在近代德國可再生能源占比達到這一水準在所有工業發達國家中顯得尤為突出,約為美國的2倍。
可再生能源方面,這些舉措的影響遠遠超出德國沿岸地區,催生風力渦輪特別是光伏組件的巨大需求,促使中國大型生產商進入市場,這些原因疊加致使光伏發電的成本于數年前就開始下降。
全球大型電力公司的負責人們以前認為這是項毫無關系的技術,但是沒想到長時間推行以來會威脅到自己的運營計劃,他們對此開始感到不安。美國可再生能源方面未來采取何種標準也開始有了爭議。另一方面,多數發展中國家原本計劃興建煤炭火力發電站向國民提供電力,現在也開始探討是否該發展清潔能源。
像德國這樣如此明顯收到回報的國家很少。德國幾乎每月都會有可再生能源生產方面刷新紀錄的消息。而這些變化將打擊國內的電力公司,他們通過發電所得的利潤開始大幅縮水。
除有野心發展可再生能源并穩步推行這一計劃的德國外,其它國家也開始出現渦輪。因華盛頓會議不順,拉不下面子惱羞成怒的美國一些州,獨自設立到2020年盡可能快地實現20%-30%的可再生能源目標。
德國在推進本國可再生能源化時也開始在交談中推廣意味著能源變革的詞匯“energiewende”。德國成為全球模范,環保擁護人員都以德國為例,證明全球能源系統轉換是有可能的。
該如何做才能成功實現能源轉換?
很明顯,實施這項變革的同時伴隨著疼痛。在130年的電力業務歷史中,至今為止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混亂時代。專家們指出,能源轉化有望引起和航空業、音樂界、電話業重組相匹敵的大破壞。
業界觀察家們將發揮最大可能性廢除原有的電力市場規范,引進新的法規。或許這些可能是沒有風、沒有太陽照射時,維持已有發電站追加付款作為預備的一個方法。雖然新的規則該如何制定尚未明確,但德國政府認為有必要制定新的規則。美國國內一些州也同樣要求開始重新探討電力系統的運營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