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送出與消納瓶頸有效破解。2012年5月,通榆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獲得國家核準。通榆至梨樹500千伏輸電線路跨省區建設的復雜難題,經過艱苦的協調爭取,最終也得到了內蒙古科左中旗和吉林省發改委、能源局、電力公司等相關部門的全力配合與大力支持,于2013年8月18日開工建設,將于2014年底前建成。由此通榆風電送出瓶頸最終得以破解。現如今,通榆縣風電產業已走出困境,進入大發展、快發展的全新時期。著眼未來,通榆縣委、縣政府已開始醞釀謀劃新的風電送出工程和新的風電場規劃工作,力爭使全縣風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000萬千瓦,實現縣域風電產業可持續發展。
大力推進城鄉建設管理,鶴城舊貌換新顏
近年來,通榆縣堅持以人為本,秉承“城鄉建設精品化、城鄉管理精細化、建管隊伍精干化”理念,為改善城市人居環境,邁大步,求突破,城市功能和整體品位顯著躍升,城鄉出行條件和生活環境大幅改善,推動通榆縣城鄉建設實現重大跨越。
投入力度大,建設規模空前。累計投入資金16.87億元,實施了農村公路橋梁建設、城市道路改造、地下人防商場、北公鐵立交橋建設、新城區建設、排水明渠改造、供水老舊管網摘除、棚戶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廉租房建設、暖房子改造、污水處理廠擴建、城市供水、城市綠化等重點工程,使整個縣城的空間布局、服務功能和外在形象實現了顛覆性的變化。僅近兩年道路建設投資就達之前5年總和的4.2倍,修建道路長度、鋪設各種管線數量,均創通榆城鄉道路建設史上最高紀錄。
堅持“建設精品化”原則,嚴格要求,深化監管,建筑工程質量大幅提升。在道路修建中,首先將所有應埋管線一次性埋下,使用質量最好的管線設備,實施最標準規范的鋪設工程,真正做到了地下管線無縫對接,確保10年之內不會因為地下問題而“開膛”破路。
城鄉管理水平明顯提升。堅持綜合執法與長效管理相結合,強化兩級保潔和垃圾清運,城鄉環境衛生水平穩中有升。深入實施城鎮綠化工程,城鎮綠化覆蓋率提高到31.9%。
首創“大平安”建設理念,民生社會事業不斷進步
2013年,通榆縣開創性提出“大平安”建設理念,制定了《平安報表》并充分發揮其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根治問題作用,形成了社會治安良好、安全生產可靠、交通秩序優化、飲食用藥安全、公共服務改進、矛盾糾紛有效化解的“大平安”建設格局,有效保障了社會大局的和諧穩定。通榆縣《平安報表》工作經驗被省委政法委在全省范圍內進行推廣。通榆縣憑借出色的平安建設工作,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單位”。
社會保障扎實有效。新農保、城居保合并工作扎實推進,醫療、工傷和生育保險基本實現應保盡保。著力解決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服務城鄉群眾一張網工作全面啟動。城鄉低保、醫療救助、慈善救助、救災救濟、五保供養、雙擁優撫等工作高效運行。特別是通榆縣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創新開展了“手牽手家園行動”,發動全縣廣大黨員干部開展結對幫扶活動,截至目前,累計投入幫扶款物近600萬元,幫助千余戶特困家庭有效解決了生產生活難題。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通榆縣成為全省首批、白城市唯一一個接受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驗收縣份。通榆縣被評為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工作優秀縣份,計生工作排名白城市第一。全縣文體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智慧通榆建設正式開展,智慧社區、智慧教育項目初見成效。
循著綠色發展的新路徑,昔年落后的通榆正追趕跨越而來。通榆建設“生態經濟城市”的道路正越走越寬廣、越走越敞亮,建成美麗富庶新鶴鄉的目標終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