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近日,“先抑后揚”的兩項產業政策文件先后流出,令風電業者喜憂參半。先是9月中旬,國家發改委拋出下調陸上風電電價意見稿,幾天后,紙上談兵近10年的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突然爆出已出臺試行考核辦法,并開始向政府機構和企業征求反饋意見,瞬時間整個行業在五味雜陳中熱鬧起來......在此背景下,9月24日,國家發改委、能源局代表、風電開發商及行業專家齊聚一堂,就如何在新的市場和政策環境下“推動風電發展、建設綠色中國”舉行研討會,總結我國現階段風電發展的得與失,探討行業核心問題的解決之道。
方興未艾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在會上指出,總體來看,中國的風電產業已進入全面快速規模化發展的新階段。中電聯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6月底,全國風電并網裝機容量為8277萬千瓦,占全國總裝機的6.6%,是繼火電、水電之后的第三大主力電源。早在4年前,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并在短短5年的時間內成長為世界第二大海上風電市場,總裝機現已達39萬千瓦,僅次于歐洲。
規模化的快速發展也催生了一批旗艦企業,國電集團旗下的龍源電力便是其中之一。龍源電力總經理李恩儀預計,今年底其風電裝機將超過1300萬千瓦,有望成為全球最大風電運營商。
但中國風電的客觀標簽卻是“大而不強”——裝機容量絕對值已位居世界第一,但風電在全國電源結構中的占比仍然較低。中國國電集團公司董事長喬保平指出,我國風電產業還處在擴大規模、優化布局、提升質量的“爬坡”階段,風電僅占全社會用電量2.5%,而歐盟、西班牙、德國裝機占比分別達到13%、21.8%和18.4%,電量占比分別達到8%、20.9%和10.2%。
李恩儀也認為,在前些年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的引導和鼓勵下,我國風電產業方興未艾,目前正處在平穩發展的初級階段,而國家實現節能減排、改善自然環境的目標任務很重、壓力很大,風電作為重要的清潔能源,未來發展任重道遠。
按照“十二五”可再生能源規劃的要求,我國到2015年、2020年要分別實現1億千瓦和2億千瓦的風電并網裝機容量。現在已臨近“十二五”末期,李恩儀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加快推進“十三五”風電發展的規劃工作,明確未來產業發展的路線圖,以確保按時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