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g)
中國風電材料設備網:風電是當前國內外商業化程度最高、發展最好的清潔可再生能源。在許多歐洲國家,風電在整個電源結構中的占比已經超過20%,成為名副其實的替代電源和主流電源,并且陸上風電的發電成本已經比傳統煤電更具競爭優勢。這些國家的風電產業之所取得巨大的發展成就,與其科學合理、穩定有力的政策支持密不可分,其中,電價政策作為最重要的激勵手段,在風電發展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2009年開始實行的四類風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對我國風電產業的規模化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我國風電實現快速增長,年新增裝機均超過1200萬千瓦,初步形成了較為完整的風電產業體系,我國風電產業已經成為全球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一面旗幟。
國家發改委在《關于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中提出,將“適時調整風電上網電價”作為2014年的主要任務之一。但是,風電電價的調整,要以服務于風電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為宗旨,在科學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做出,何時調、怎么調,應該嚴格圍繞如何落實中央政策目標來進行,而不是“為調整而調整”。
風電電價的調整,應充分考慮到以下幾項內容:
一、以確保國家目標的實現為出發點
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環境氣候變化形勢,我國政府向國際社會鄭重承諾,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4月1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新一屆國家能源委會議,強調要以重大工程為抓手,積極發展清潔能源,加強風能、太陽能發電基地和配套電力送出工程建設。6月13日,習近平主席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提出著力發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氣、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輪驅動的能源供應體系。
而要確保實現這些目標,除水電外,可再生能源電源要承擔重要發展責任。具體到風電產業,至少要達到2億千瓦的并網裝機規模,即從目前到2020年前,年均新增裝機規模要保持在2000萬千瓦左右。此時下調電價,必然影響投資信心,危及2020年非化石能源發展目標的實現,這與中央的精神嚴重不符,對國家穩定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等宏觀戰略的實施都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