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近日發布上半年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報告預計,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左右,其中下半年增長6.5%左右,增速前低后高。預計全年新增裝機9600萬千瓦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5600萬千瓦左右。預計年底全國發電裝機達13.5億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4.5億千瓦,占總裝機比重接近34%。
報告還預計,下半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東北和西北區域電力供應仍然富余,華北、華中和南方區域部分省份在迎峰度夏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應偏緊。預計全年發電設備利用小時4400-4450小時,其中火電設備利用小時4910-4960小時,低于上年。
水、火、核電投資
同比繼續負增長
報告顯示,上半年,電力工程完成投資同比下降6.1%,其中電源同比下降12.7%,電網同比略降0.6%;基建新增發電裝機3670萬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裝機占60%。截至6月底,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裝機為12.51億千瓦,同比增長9.4%。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2.6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8%,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同比增長10.9%。全國發電設備利用小時2087小時,同比降低79小時。
水電完成投資同比繼續負增長,水電在建規模持續大幅萎縮。上半年完成投資同比下降35.0%,新增裝機1301萬千瓦,其中云南和四川新增合計占85%,截至6月底,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水電裝機2.54億千瓦,同比增長14.4%。發電量同比增長9.7%,設備利用小時1430小時,同比降低101小時。6月底全國主要發電企業常規水電在建規模已降至2750萬千瓦,同比減少3100萬千瓦,而上半年常規水電新開工規模不足100萬千瓦。
火電完成投資及新增裝機同比下降。上半年完成投資同比下降7.7%,新增裝機1503萬千瓦,截至6月底,6000千瓦及以上火電裝機8.79億千瓦、同比增長5.4%。發電量同比增長4.7%,設備利用小時2375小時、同比降低26小時。
核電完成投資同比繼續負增長,上半年新投產3臺機組。上半年完成投資同比下降9.3%,截至6月底裝機容量1778萬千瓦,同比增長21.7%。發電量同比增長16.9%,設備利用小時3430小時,同比降低113小時。
中電聯數據顯示,風電上半年完成投資同比增長48.3%,新增裝機443萬千瓦,截至6月底并網裝機8275萬千瓦、同比增長22.6%。發電量同比增長12.0%,設備利用小時986小時、同比降低114小時,其中除少數地區有棄風原因外,部分地區來風少、風速下降是利用小時下降的重要原因。
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及發電量同比大幅增長。截至6月底,全國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1814萬千瓦(大部分為光伏發電)、同比增長271.8%,與并網風電合計裝機容量突破1億千瓦。上半年發電量10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35.7%,發電設備利用小時632小時,同比降低36小時。
首提“高度重視光熱發電”
報告首次提出,要高度重視我國光熱發電產業發展。報告認為,光熱發電與風電及光伏發電相比,具有并網友好、儲熱連續、發電穩定等優勢,是提高新能源開發質量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國光熱發電技術已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發并掌握了光熱電站核心關鍵技術和裝備技術,在光熱發電設備系統集成、國產化方面取得了較大突破。
對此,中電聯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加強對已有光熱發電科研技術成果的總結,促進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體系;二是在有條件的地區推廣應用光熱發電,盡快實現技術成果的工業化轉變;三是研究制定光熱電站發展規劃。重點研究建設河北、山西、陜西、內蒙乃至青海、西藏光熱發電基地的可行性;四是出臺電價、財稅、融資等相關激勵政策,大力推動光熱發電及其關聯產業發展,建立自有技術為主導的光熱產業鏈,使之成為帶動產業升級新的經濟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