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涉及環境、養殖、交通、軍事等多方面的因素,如何在政府各個部門之間進行協調,統籌推進成為了一個難點。”水電總院新能源部副主任王霽雪如是說,“我國的海岸線太長,由南到北的海上風電的資源水平、建設條件差別比較大,如何能夠建立一套有效的技術支撐體系,現在看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其次,標準化才是降低整個社會成本,提高整個產業競爭力的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我國目前的海上風電建設標準化建設還相對滯后,同時我國當前的海上風電規劃有待完善,還沒有形成全國性的海上風電區域規劃,這也是影響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他山之石 國際合作向深水區邁進
英國是全球海上風電開發的領跑者,目前總裝機容量已達到360萬千瓦,占到全球海上風電總裝機容量的一半以上,正在建設和開展前期工作的第二批海上風電項目規模約在500萬千瓦左右。英國海上風電開創了高速發展和高可靠率的“英國海上風電產業模式”。
為加快我國海上風電產業發展,快速提高海上風電技術能力。2012年以來,國家能源局與英國駐華大使館共同組織開展了中英海上風電政策及技術培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013年9月,水電總院參加國家能源局主辦的第二次中英能源對話會議,協辦海上風電分組會議,并在分會場作為國內風電技術歸口管理單位向與會代表全面介紹了中國海上風電發展現狀、規劃以及雙方今后戰略伙伴關系的合作工作思路。
2013年10月,受國家能源局委托,水電總院牽頭組織中國海上風電考察團對英國海上風電典型案例點進行了為期8天的考察,對英國海上風電發展有了一個初步的全面了解。
2014年3月,由國家能源局、英國駐華大使館主辦,水電總院、英國IT Power公司承辦的“中英海上風電案例研究成果發布暨技術交流會議”在北京舉行。與會中英專家、產業界人士就中英雙方海上風電產業發展現狀及各自經驗與不足展開了充分交流,同時進一步探討雙方合作的方式。中英海上風電案例研究工作總結分析了中英海上風電發展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形成了重要啟示和研究思路,為將來提升中英海上風電優化設計和擴大合作領域提供有益的借鑒。
易躍春表示:“發展目標是指導性而非強制性的。當前最重要的是如何解決海上風電產業初期面臨的一系列問題,讓目標和政策真正落地。這也是我們與英國相互交流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