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遠景能源率先推出業界首臺1.5兆瓦87米機組、1.5兆瓦93米機組、2.1兆瓦110米機組以及1.8兆瓦106米機組,并一直保持在低風速領域的技術領先優勢,目前遠景能源低風速裝機量已超過200萬千瓦。
業內一直有一種說法,低風速風機就是把葉片加長。但在遠景看來,低風速是通過有效組合和應用各種智能控制技術,讓風機能夠準確感知自身狀態和外部環境條件,從而優化調整控制策略和運行方式,保證運行在最佳工況點,以達到發電量和使用壽命的同時最優,發電更多、度電成本更低。遠景能源戰略及市場總監孫捷表示:“以1.8兆瓦106米智能風機為例,它基于1.5兆瓦成熟平臺設計,是1.5兆瓦93米智能風機的升級產品。遠景核心的智能控制技術、先進測量技術、數據分析專家系統、主動性能控制和基于可靠性的決策算法等,是遠景智能風機發電效率提升15%的根本原因。”
低風速開發和技術進步讓整個風電產業都嘗到了甜頭。隨著風電企業對發電效率和效益的關注,目前風資源6~7米/秒的新風場,很多都采用代表最新技術的所謂的“低風速機型”,同比大幅提高發電效率。 “并不是說低風速風機只能用在低風速地區,事實上,低風速風機更是技術先進風機的代名詞。” 金驥說。
金驥的一個副手笑稱,低風速風機的技術進步擴大了可開發范圍,原本江蘇的風場都分布在沿海,新的資源分布在江蘇更廣大地區,所以他把找風的過程形象地說成是“在江蘇支邊”,連云港等地目前都在江蘇龍源規劃的視野之中。
中東部能源結構調整
低風速風電重任在肩
江蘇省是華東電網風電累計并網容量最大的省份。全國風電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江蘇累計并網風電256萬千瓦,其中海上風電23萬千瓦。當地各類電源裝機總量為8229萬千瓦,風電占比3.11%。2013年平均風電利用小時數為2150,高于全國2074小時的平均水平。
江蘇能源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作為沿海經濟大省,江蘇的能源消費總量基數很大,特殊的省情要求必須高度重視能源結構問題,實事求是地評價新能源對全省能源結構優化的作用。開發風電資源對于保證能源供應、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增強能源科技創新能力等至關重要。”
江蘇省5月初召開的能源工作會議提出,江蘇省到2015年底累計建成風電500萬千瓦,2020年爭取達到1000萬千瓦。這其中,既對海上風電寄予厚望,又對低風速風電開發信心滿滿。“短期看低風速風電的規模可能更大。”
“江蘇盱眙的低風速開發對目前中東部地區,特別是沿海省份,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鑒意義。沿海經濟發達,風電基本不限電。這些地區雖然風能資源豐富,但土地資源稀缺,下一步從全國來看,風電發展空間有限,通過開發內陸低風速地區的風能資源,可以確保清潔能源裝機穩步增長,加快風電技術進步,提高當地清潔能源比重。”國家能源主管部門相關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