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到2011年的凈利潤跌幅如此巨大的情況看,在公司內部經營管理當中應該是會有征兆的,公司一定會是有知覺的,而公司雖然在上市招股書中披露經營風險,顯然并不夠,公司沒有將風險完全披露到位。” 吳立駿說。
“除了罰金不可避免外,遭證監會調查雖然暫時不會帶給企業滅頂之災,但是恐怕在華銳風電的大股東們即將迎來的2014年1月13日股票解禁日的當口,勢必導致股價下跌,套現資金會有所縮水。”卓創資訊風電分析師李凌軒向本報記者表達她的看法。
“雖然上市后大股東持股都有限售期限,且22名股東的股票解禁日期都為2014年1月13日,但這不意味著他們與二級市場股東一樣損失慘重,反而是獲利頗豐,而且有些隱秘投資者早已撤出了。”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行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高增長背后的風險
華銳風電在2006年2月正式成立,一開始起步就開發1.5MW系列化風電機組,可以說起點本來就高,之后乘著風電行業迅猛發展的東風后來居上,2008年超過老牌風機企業金風科技(2202.SZ,2208.HK),成為中國最大的風機制造商。2009年其新增風電裝機容量351萬千瓦,市場占有率25.3%,行業排名中國第一、全球第三。
華銳風電的超速發展從一開始也伴隨著重重質疑。
業內人士認為它的高速成長得益于大型電力國企的“風電大發展”,在此過程中,倘若缺乏產業政策、主管部門和大型國企中任何一家的扶持關愛,這種激進的發展模式就可能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在風機產能過剩非常嚴重和國家政策開始抑制的情況下,華銳風電在管理、技術和質量上不斷暴露問題,不僅由于風機質量問題讓報修率大大提高,而且還深陷國際知識產權糾紛中不得自拔。更可怕的是,公司在管理上極其粗放,讓這個迅速膨脹變大的企業屢屢折戟。
自去年8月份便接任公司代理總裁和副董事長的尉文淵,對公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而這卻依然奏效甚微,他在今年5月14日以黯然離職收場。
如今套在其中的股民甚至戲稱華銳風電為“華銳瘋癲”,而在他們眼中這個“失血過多的年輕人”,能否在深陷經營不善、高層動蕩、資本套現等種種窘境之下,妥善化解證監會調查后的懲罰以及其帶給公司的長期影響,依然疑團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