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海上風電產業自上海東海大橋項目后步履躇姍,發展非常慢,各大發電集團費盡功夫,花了多年時間才核準了幾個20萬千瓦級的小型項目。作為一個風電從業者,面對這種不利情況,不吐不快,也想獻計獻策。
1 海上風電產業意義重大
1.1帶動周邊制造業協同化發展
更甚于陸上風電項目,海上風電制造業屬于超大型化的高精裝備制造業,意義非凡。
陸上風電機組制造業培養了眾多的世界級公司,為中國制造帶來了一股新風,創造了眾多就業,為許多內陸偏遠縣區帶來了及時雨般的稅收。海上風電制造業相比陸上風電制造業無疑帶動的產業鏈更長,帶動的就業和技術進步更為深遠。一個簡單的產品,背后必然有一個工業體系來支撐,同樣,通過一兩個行業的大力培育,也必然會帶動一個工業體系的整體發展。可以預見,當海上風電行業帶動碳纖維(葉片)和變頻器性價比大幅度提升后,汽車(包括新能源汽車)、軍工等諸多行業也會從中獲得極大好處;越來越長的葉片也必然會帶來飛機制造業的協同化發展。而這些,都是未來中國夢的主導支撐力量。海上風電制造業,如果再不大力發展,等歐美行業巨頭完成布局,難道又要成就另一個汽車業敗局嗎?
1.2海上風電可彌補水電量減少
海上風電地處沿海發達省份,開發潛力巨大,可明顯緩解我國能源安全。不同于三北地區電網薄弱的陸上大型風電基鴿,海上風電場的電量會被能源緊缺的沿海工業消化殆盡。同時,冬春兩季是大風季,可很好地彌補水電發電量減少。
1.3規模化的海上風電能提供廉價的清潔電力
雖然目前海上風電成本很高,但海上風資源原好于陸地,在技術完善和成熟的產業鏈形成后,其成本電價不需要太久一定能低于火力發電。
2.五條有利于加快海上風電發展的建議
2.1國家固定電價+允許省級補貼
陸上風電行業的經驗表明,固定電價出臺后整個行業就像插上了翅膀,短短幾年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這樣的經驗放到海上風電行業也同樣適用。不固定電價,必然會給所謂潛規則留下巨大空間,給權力尋租留下巨大空間。筆者的建議是:學習陸上風電,制定不同的區域電價,發揮空間預留給開發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