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風電產業在國內外市場強勢拉動下,在短短幾年時間內,迅速成長為全球風電產業大國。目前,中國風電產業已從探索階段逐漸走向成熟,在贏得了快速增長之后,風電產業制造商逐步顯現出加快國際化步伐的態勢。
風電資本走出去漸成趨勢
中國風電市場的高速發展催生出了一大批風電裝備制造企業,同樣也使國內風電市場的競爭日趨白熱化。不久前發布的一份分析報告指出,國內風電整機制造環節已有近百家企業,隨著國內風電裝機容量的高速增長,風電整機制造商陷入“紅海”,日趨激烈的價格戰已經開始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開拓新的市場增長點已經成為國內主要風機制造商下一步發展的重要戰略。
近日召開的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中國風能學會副會長施鵬飛表示,隨著中國風電產業的快速發展,風機產能出現過剩,企業必然要開辟國際市場。根據風能學會的統計,去年中國出口到海外的風機達43萬千瓦,累計出口到國外市場超過70萬千瓦。同時,隨著國產風機質量的提高,國產風機較高的性價比也使進入國際市場的步伐加快。
據統計,2012年共有19個國家進口了中國的風機,其中美國最多,容量達到32.8萬千瓦,占中國出口機組的47%。施鵬飛指出,其實不僅僅是整機,零部件的出口也占了很大的比重,甚至比整機出口還要早。最早像塔架、鑄件等,雖然有些質量和技術水平還不是特別高,但是具有價格競爭優勢,所以很多國外的整機制造商愿意從中國進口零部件。
但是這只是設備走了出去,現在中國風電資本走出去正在成為一種趨勢。例如,龍源、三一、天潤分別收購和投資了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的風電項目。另外一種方式是通過收購外國公司,來實現全球布局和技術引進,例如金風控股德國VENSYS公司,湘電集團收購荷蘭Darwind公司。還有就是直接建立海外研發中心,利用海外的科技、人才優勢以及豐富的風電開發經驗,通過國際合作提高自己的水平。施鵬飛不無感慨地說。
中國是國際化的風電基地
根據世界風能協會(WWEA)的統計結果,2012年全球新增風電裝機44GW,中國風電仍然以累計裝機占全球市場27%的份額繼續保持世界領跑者地位。世界風電裝機前五的國家依次為中國、美國、德國、西班牙和印度。
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風電市場上,從來就不可能缺乏國外風機企業的身影。施鵬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中國風電行業快速發展階段,外國風機企業一直是中國風電建設的參與者。十年前國內只有兩家國產風機品牌,市場上銷售的大部分是外國品牌,但是現在情況完全被逆轉了。即便如此,像維斯塔斯在中國市場每年還有50萬千瓦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