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召開的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聽取了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關于檢查《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實施情況的報告。報告認為,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仍存在地方和國家規劃銜接不夠、電網規劃與可再生能源規劃脫節等問題。
報告指出,各地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中長期目標未嚴格依照全國總量目標確定,地方規劃發展目標遠超國家總體目標,發展布局和速度也與國家規劃不一致。
報告同時指出,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分布與化石能源分布重合度較高,與用電符合區域分布不平衡。內蒙古、甘肅等地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就地消納困難,需要遠距離、大容量輸送通道與之相配套。
“盡管國家可再生能源‘十二五’發展規劃早已頒布,但國家電網規劃至今沒有出臺,電網建設普遍滯后于可再生能源發展,大量可再生能源電力輸出受阻。”報告說。
報告建議,強化規劃科學指導和統籌作用。嚴格按照法律要求,明確規劃權限,加強規劃管理和滾動修編。盡快出臺全國電網發展規劃,加強配套電網和跨省區輸出通道建設,提高消納、輸送能力。同時強化規劃權威性和宏觀調控作用,統籌國家和地方可再生能源規劃,確保各級規劃的協調一致,發展目標、發展任務和保障措施相互配套。
報告還指出,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尚未得到有效落實,2012年風力發電被棄達到208億千瓦時,占實際發電量17%左右。
報告指出,可再生能源發電全額保障性收購制度是可再生能源法的一項重要制度,但尚未得到有效落實。“目前,風電、光伏發電、水電都出現送出和消納的問題,棄風問題最為嚴重,2012年達到208億千瓦時,占實際發電量的17%左右。”報告說。
報告同時說,在風力資源豐富的“三北”地區限電尤其嚴重,年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大幅下降,吉林省從2010年的1941小時下降到2012年的1420小時,一些地方風電限電比例超過40%,給企業經營造成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