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河西地區的戈壁荒灘寬廣無垠,大漠孤煙和長河落日令人頓生豪邁。這里,風光無限。風能可開發量在4000萬千瓦以上,可利用面積近1萬平方千米,年平均有效風功率密度在150瓦/平方米以上,有效風速時數在6000小時以上。豐富的風能資源使世人關注的目光一次次在這里聚焦。
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風電技術中心主任汪寧渤表示,甘肅風能資源儲量大且穩定,用于風電開發的土地資源豐富,平坦開闊的戈壁灘更適合大規模開發,加之有利的氣象條件,都使酒泉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大規模風電開發條件。
為此,甘肅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設河西風電走廊,再造西部陸上三峽”的戰略目標。
風電并網和消納難題如鯁在喉
2008年,酒泉風電基地獲批成為全國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規劃總裝機容量超過1200萬千瓦。以“先干起來”“大干快上”思路為指導,酒泉風電開發一路風風火火,大規模大踏步地向前發展。
2011年,酒泉一期516萬千瓦風電項目全部建成投運;2012年,酒泉二期第一批300萬千瓦風電項目開工建設并定于2013年投產。目前,甘肅省發“路條”的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達到1578.96萬千瓦,其中已并網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658.66萬千瓦。根據《甘肅省“十二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預計到2015年年底,甘肅省風電裝機將達到1700萬千瓦。
風電產業的長足發展,有力帶動了甘肅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也為國家建設大型風電基地積累了經驗。甘肅省將風電開發利用作為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風能在全省能源消費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0.34%上升為2012年的8.5%。全省風電裝機容量由2005年的6.4萬千瓦迅速增長到2012年的634萬千瓦,發電量達到93.99億千瓦時。
然而,迅猛的風電發展勢頭,卻難掩如鯁在喉的風電并網和消納問題:甘肅電網難以全部消納本省的風電,送出又存在外送通道容量不足的問題,只能降低風機的利用小時數,以致出現大量棄風現象。
汪寧渤認為:“風電的間歇性、隨機性和波動性特點,對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造成較大影響,必須配裝相應電源進行調峰調頻。”
這些問題的存在,對當前風電的進一步發展帶來嚴峻挑戰。
電網企業服務風電發展功不可沒
按照國家促進新能源快速健康發展的要求,為了將甘肅的能源優勢盡快轉代為經濟優勢,國網甘肅電力堅持履行央企社會責任,在服務風電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2011年2月以來,酒泉地區頻繁發生大批風電機組脫網事故,對甘肅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帶來嚴重影響。國家有關部門調研后認為,主要原因是風電機組性能與風電場建設運行水平不高。
對此,國網甘肅電力嚴格執行風電新機組并網檢測規定,認真總結風電大規模脫網原因,加強低電壓穿越能力檢測,全面推動風電廠涉網安全整治工作。目前,已有47家風電場的匯集線路系統具有單相接地故障快速切除功能,完成36臺次低電壓穿越能力檢測,合格率為100%,完成36家風電場的40套動態無功補償裝置功能測試。
2012年,甘肅電網在并網風電場數量比2011年增加20座的情況下,設備故障率同比下降30%,沒有發生風機脫網事故,風電場和電網安全運行水平顯著提高。
據國網甘肅電力負責人介紹,為加大酒泉風電的送出力度,該公司積極推進堅強智能電網建設,進一步完善電網主網架,努力推動風電在更大范圍內優化配置。國網甘肅電力在投資103億元建設750千伏武勝—河西—酒泉—敦煌工程等風電配套電網項目,滿足酒泉一期風電并網及送出需要的基礎上,2012年又建設完善甘肅電網,全面開工建設新疆與西北聯網第二通道工程、哈密南—鄭州特高壓直流工程、750千伏蘭天寶等一批重點工程;為滿足酒泉二期風電第一批300萬千瓦的并網要求,配套并入主網送出工程將于今年11月底竣工并具備有功調節、無功控制、低電壓穿越、風電功率預測等能力;為確保酒泉二期800萬千瓦風電送出與消納,規劃建設酒泉—湖南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計劃今年6月底投運的新疆與西北聯網第二通道工程,將打通河西向青海主網送電的通道,顯著增強酒泉風電送出能力,緩解風電出力受限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