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國范圍看,風電裝機占全國電源裝機的比重只有5%,消納風電的市場潛力很大。我國中東部地區是負荷中心,用電量占全國的70%,市場規模大,調峰資源較為豐富,消納風電能力強。華東、華中地區,自身風電資源有限,目前風電裝機僅482萬千瓦,占全國的8%,2020年風電規劃裝機只有2700萬千瓦,占全國的13.5%。到2020年,華東、華中規劃水電裝機達到1.9億千瓦,占全國水電的一半以上;抽水蓄能電站2142萬千瓦,占全國抽水蓄能電站的43%;燃氣電站4453萬千瓦,占全國燃氣電站的56%。華東、華中地區電力系統調峰能力強,具備大規模接納包括內蒙古在內的北部風電的市場空間和系統條件。內蒙地區已建成風電場的上網電價在0.42-0.54元/千瓦時之間,與東部地區燃煤火電上網電價相當。內蒙古距離華東、華中等負荷中心800~2000公里,現有500千伏外送通道輸電能力不足、輸電距離有限、走廊資源緊張等問題,繼續采用500千伏輸電通道已不能滿足要求。
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將建設五大國家綜合能源基地,其中兩個在內蒙古,主要發展煤電和風電。《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采用特高壓輸電技術,推進鄂爾多斯盆地、錫林郭勒盟能源基地向華北、華中、華東地區輸電通道建設。按照規劃,內蒙古“十二五”末電力外送6000萬千瓦,2020年超過1億千瓦。近期,“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我國建成投運的3項特高壓交流、直流工程,近四年多來已長期保持安全運行。西部和北部能源輸出省以及東、中部能源輸入省對發展特高壓提出了迫切要求,當務之急是要加快跨區輸電通道建設,盡快啟動建設蒙西~長沙、錫盟~南京、呼盟~山東等一批特高壓交、直流工程,滿足內蒙古風電和煤電外送需要,推動內蒙古風電又好又快發展。
另外,盡快改善內蒙古電網的電源結構,增加調峰電源建設、加強風電功率預測;采用多種措施,盡量增加就地消納風電的份額,也是需要研究和實施的措施。如優化產業結構布局,把耗能較大的高載能產業,盡可能地布局在風電等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的地區;做好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和煤電一體化的應用試點,把風電或太陽能發電的電能,或轉換成熱能,與燃煤電廠的廠用電系統或回熱系統結合,用燃煤電廠大容量的電力系統和熱力系統,去吸納不穩定的風電、太陽能發電電力,做到煤電、風電等攜手一體化發展;“以風代煤”,用風電供熱,實施用風電等作為供熱鍋爐動力源的改造;用電力市場的杠桿,使部分可平移的用電負荷,根據風電發電狀態而改變用電時間;等等。用思維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優化產業結構、用電結構,也是對內蒙古風電發展,起到保駕作用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