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國家能源局在今年3、4月份核準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二期工程;整個項目將于2014年底竣工。”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海上風電場設計項目總工程師林毅峰在日前舉行的“中國-挪威海上風電專題論壇”上向本報記者表示。
據林毅峰介紹,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二期工程選址在東海大橋西側,總裝機容量為10萬千瓦,共由26臺上海電氣[4.20 2.19% 股吧 研報]風機組成,其中有一臺為5000千瓦,是目前亞洲單機容量最大的風機,其余風機單機容量為3600千瓦。
此外,本報記者還在論壇上獲悉,上海臨港海上風電場10.2萬千瓦項目和長江三峽集團江蘇響水2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以及山東魯能江蘇東臺海上風電場20萬千瓦項目,預計均在2013年開工建設。
與此同時,廣東省、浙江省、福建省、山東省和海南省的海上風電項目籌劃工作也已紛紛啟動。
按照《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我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5吉瓦;到2020年,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30吉瓦,中國海上風電醞釀著千億元的巨大市場。
雖然上述一系列項目拿到“路條”并付諸實施,預示著我國海上風電發展出現提速跡象,但是由于存在重重障礙,一些業內人士針對既定目標實現一事仍然表現出了一絲憂慮之情,希望能夠借鑒歐洲先進國家的經驗,推進我國海上風電穩步發展。
國內多個項目拿到“路條”
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中國發展海上風電既是大勢所趨也是形勢所迫,既有現實需求也有客觀條件。
江蘇海上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宏飆指出, 隨著“三北”地區等陸上風電限電棄風問題日益凸顯,由“陸地走向海洋”是我國風電發展趨勢。
對此,林毅峰比較認同。他表示,海上風電開發將帶動戰略技術以及相關產業發展。而彭博新能源財經風電分析師朱羽羽也認為,開發海上風電對于風機廠商在明后年消化部分庫存避免折舊,也將產生一定積極作用。
風機廠商同樣看好海上風電,華銳風電[6.75 3.85% 股吧 研報]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陶剛向本報記者表示,從國家的中長期規劃來看,海上風電市場前景整體向好。作為國內較早涉足海上風電的整機企業,華銳也在推進5兆瓦和6兆瓦大型風機的研發、試驗。
除了華銳,在風電整機市場產能過剩的當下,明陽風電也選擇了“下海”,目前其正與粵電集團、南方電網分別合作開發湛江和珠海萬山海上風電項目。
完成2015年目標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