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是新興產業發展的“靈魂”,更是應對經濟波動的“武器”。
據科技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大力引進海內外創新型人才,建設孵化器、科技園、新興產業園等載體,我國目前已有科技型中小企業16萬多家,正處于加速發展的新時期。科技型企業在引領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帶動傳統產業升級、突破產業技術瓶頸等方面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前三季度,江蘇研發投入超過900億元,增幅超過20%;七大高新技術行業產值超過3.1萬億元,占工業比重上升到35%;占全省企業總數10%的科技型企業產值占比達到20%。”江蘇省政府副秘書長王志忠介紹,“這些變化說明新興產業的發展正在擺脫對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的依賴,創新為新興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活力。”
新興產業在帶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方面,正發揮出越來越強的引領作用。在位于長沙的湖南大學科技產業園內,華曙科技展示的3D打印技術如同把人帶進了夢幻加工廠。通過3D打印技術,可“打印”出二胡、渦輪、發動機等工業產品模型。無錫吉姆兄弟服裝定制公司將信息化與服裝制作緊密結合,只需用手機為顧客拍攝兩張照片,半個小時候即可生產出“量身訂制”的時裝。
“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已日漸引起廣泛關注。”亞洲制造業協會首席執行官羅軍指出。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計,到今年年末,我國工業機器人的運行數量將增長64%,達到6萬臺;工業機器人新安裝量將從2009年的5000臺上升到今年的1萬臺。
“今年許多企業更加重視研發和技改投入,信息技術、現代工藝、關鍵設備的需求更加普遍。”王志忠表示。統計顯示,前三季度,全國技術改造投資完成4.5萬億元,同比增長22.2%。
需警惕新興產業重復建設
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得益于國家政策的鼎力扶持,但是在光伏、LED等行業,也暴露出重復建設等問題。專家表示,部分地方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由于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還存在產業鏈低端環節重復建設現象,應引起重視。
除了光伏產業目前面臨國內市場低迷和遭遇歐美國家“雙反”調查而深處困境外,今年,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組成部分的LED行業也經歷了產品價格下滑、部分中小企業破產的發展危局。愿景光電子、卡邦、安迪光電等一批LED領域知名企業的倒閉,引起業界廣泛關注。
中復神鷹碳纖維公司副總經理劉宣東介紹說,目前被看好的碳纖維行業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全國有30多家企業從事研發制造,但拳頭產品不多。他表示:“即便行業發展有美好的前景,仍需要腳踏實地做好產品。”
常州高新區經發局局長盛曉東等專家建議,戰略性新興產業要避免“重規模擴張,輕技術創新”的發展模式,要努力實現“科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