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的魅力在于競爭帶來的改變,中國風電市場的發展很好地應驗了這一點。尤其近幾年,我們欣喜地看到,競爭不僅促成了風電市場容量的不斷增加,還成就了中國在全球風電市場的大國地位。但是,從風電強國的角度看,目前的中國風電需要與更多技術競爭者切磋,因為技術競爭可以激勵創新,讓企業變得更強大,從而使風電行業不斷保持前進的動力,提升發展的質量。
也正因如此,我們在研究他人競爭方式的同時,挖掘和發揮自己的競爭優勢,擅長用競爭的方式來解決自身發展問題,這是一個不斷尋求成長壯大的企業至關重要的品質。與國際風電巨頭占據的“高地”相比,中國風電企業要走的路還很長,慶幸的是,全球風電行業幾十年的發展讓我們可以比較清晰地看到一個產業的成長歷程,為我們提供參照性目標。因此,我們完全可以抓住機會,去嘗試巨頭們不敢做或來不及做的事情。在這方面,中國風電企業已然取得了令人驚喜的成績,比如低風速機組技術的突破,讓低風速區域的風能資源也具備了開發利用價值,創造了風電歷史。
對風電巨頭們來說,他們每年的目標可能是需要研發和推出哪些風電產品,而對一些規模較小的風電企業來說,可能是要解決某一項具體技術難題,而不是一味去拼規?;蜓b機容量。盡管競爭方式各有不同,但只要找到了可以實現的競爭方式也就擁有了競爭的力量。
近年來,中國新能源企業在海外市場上的遭遇是:當中國企業擁有產品優勢時,競爭對手揮舞起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棒;當中國企業在技術上崛起時,競爭對手揮舞起知識產權的大棒。實質上,風電知識產權已成為市場競爭的利器,專利不僅是一個法律概念,而已經成為企業經營的基本理念和戰略;專利更是風電發達國家企業在全球市場競爭中的常規武器。
這些企業用專利保護自己,并實現利益上的霸權和擴張。對此,中國風電企業要更新觀念,積極應對以知識產權為手段的競爭博弈,要根據自身在專利戰中所處的地位、研發能力和經濟實力選擇實施專利戰略的方式,主動、靈活地加以應用,力求贏得專利戰爭的勝利。
值得中國風電企業思考的是,如果要在技術和產品領域真正成為全球風電市場的領導者,就必須學會更好地應對來自國外競爭對手以知識產權為發端的打壓。有人說,謀略是弱者的武器,從策略上學習他人的智慧,是遠比道義上的譴責更有效的防守和進攻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