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我國“十二五”風電發展的宏偉目標,目前我國三北地區風電比重已達到20%,進一步大規模發展風電的空間已經沒有,可從全國來看,風電占全國裝機比重只有5%,中東部地區抽水蓄能等調峰資源比較豐富,消納風電的市場潛力還沒有開發。
在目前電網大區之間的聯系還很薄弱,還未形成全國統一的大市場和與之相適應的全國聯網能力的情況下,舒印彪認為,“迫切需要加強統一規劃,按照‘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發展思路,加快調峰電源和特高壓跨區輸電通道的建設”,能從根本上解決新能源消納的問題。
國家電網已經提出了各風電基地省內電網建設方案和區外消納電網方案,將“三北”風電基地和“三華”電力市場規劃為一個整體,為實現我國風電發展目標提供了全面完整的實施途徑。
2012年5月,國家電網開工建設哈密-鄭州±800千伏直流工程、新疆與西北主網聯網75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實現新疆哈密、甘肅酒泉風電跨省跨區輸送。
當前,一批跨區特高壓線路或者正在可研設計,或者已開始前期工作,屆時,“三北”風電基地和“三華”電力市場將被捏在一起,從而實現全國范圍的電力消納與風電調峰。
從風電大國到風電強國的距離有多遠?
很遠,有大量的標準制定、技術創新、政策創新、利益補償難題要攻克。也很近,國家電網的實踐表明,注重溝通、規劃、制度、創新,我國風電將獲得持續發展。
從務實鋪路,到喚起合力,國家電網一直在行動。
——積極溝通各方。從2008年開始,國家電網連續4年組織召開風電工作會議,邀請風電發展相關各方參加,及時溝通各方意見。
——為標準“建章立制”。國家電網先后編制修訂了28項企業標準,參與33項風電行標和17項國標的編制。風電發展初期,設備廠商品牌眾多,制造標準缺失,2009年以前生產的風機基本沒有低電壓穿越能力。2011年,國家電網經營區發生8起風電大規模脫網事故,嚴重影響電網安全。國家電網對經營區的570座風電場共36022臺風電機組進行以低電壓穿越為主的并網安全整改,逐步杜絕此類事故。
——加大科研投入。近年來,國家電網在新能源科技研發上累計投入40億元,可這無疑仍需相關各方更大程度地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