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核電發展前景不明朗
秦山核電站一期、二期、三期并網華東電網,并不能為浙江的經濟發展做出支撐;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與日本福島核電站發生的嚴重泄漏事故,對生態環境帶來破壞性影響也讓各國在發展核電上趨于保守。
(四)其他新能源開發有限
浙江省潮汐發電和生物質能進展緩慢,短期內難以形成規模化開發,而浙江省陸上風電開發基本趨于飽和狀態,截至2010 年底,浙江省已建成臨海括蒼山、蒼南鶴頂山、岱山衢山風電場一期、慈溪風電場一期、溫嶺東海塘風電場、天臺風電場、洞頭風電場、臺州大陳島、蒼南霞關一期9個風電場。已建、在建風電總裝機容量達28.6 萬千瓦。浙江省近幾年陸上風電有了一定的發展,但其開發風電場的地理位置較為復雜,建設好的風電場基本上都屬于復雜地形的風電場,造成風電場在長期投產運營效益沒有規劃的效果好,風電機設備的可利用率不高,設備維護費用高。
二、浙江發展海上風電的現實意義
發展海上風電既能適應國家開發新能源的政策與趨勢,也能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壯大的風電設備制造業,將帶動相關行業“衍生”出更多新產品并形成市場。
(一)風電機組設備
浙江海上風電將帶動塔筒、機艙、葉片、齒輪箱、發電機等零配件的發展。
風電機組整機成本占風電場建設成本70% 左右,在產業鏈中占據重要的位置。浙江省應以風電機組制造企業為龍頭,機械制造和電氣生產企業為核心,培育風電設備部件及諸如海底電纜等配件的研發生產的零部件供應企業,形成并完善風電產業鏈。
(二)新船型的開發
風電機組安裝船是海上機組安裝的主要裝備,可分為起重船、帶定位樁腿的自航船、自升式非自航船舶、更專業的自升自航式安裝船以及特殊船型的安裝船等,目前正朝著大型化、專業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的方向發展。
起重船可對風電機組進行整體吊裝,但極其依賴天氣和波浪條件,對控制工期不利,且不能運載機組;自升式平臺沒有動力,需要用拖船將其拖到指定的工作地點,機動性差;帶定位樁腿的自航船一般由駁船、集裝箱船等其他船舶改造而成,可以運載少量機組,但運輸安裝效率較低;對復雜海況適應性更強的更專業的自升自航式安裝船應運而生,該類型船兼具自升式平臺和自航船舶的優點,能夠自航,操縱性好,設有可升降樁腿來抬起船體,對天氣依賴程度降低,可以一次性運載更多的機組。
另外,一些公司提出了具有特殊船型和特殊安裝裝置的安裝船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