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產業發展一日千里。隨著中國海上風電項目特許權招標的圓滿結束以及美國首個海上風電場獲得開發許可,風電發展的新一頁即將掀開,海上風電也將成為業內的新焦點和新挑戰。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攜手國際可再生能源技術專家峰能咨詢公司(SgurrEnergy),于2010 年8 月聯合舉辦海上風電技術深入考察活動,拜訪了位于英國Glasgow的峰能總部和海上風電工程領航者JP Kenny,觀摩了在北海的首座深海風電場Beatrice、歐洲最大陸上風電場Whitelee 以及Myres Hill 風電機組測試基地。考察成員結合歐洲成熟經驗和實踐案例,分析了中國海上風電開發的技術瓶頸,并對海上風電場開發中的勘察、設計、耦合載荷分析、電纜鋪設以及運維策略的技術應用進行了深入探討。
截至2010 年6 月30 日,歐洲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2396 兆瓦,另有合計3972 兆瓦的16 個海上風電場處于建設階段。2010 年上半年,共有333 兆瓦、118 臺海上風電機組成功并網發電。16 個在建的海上風電場中,丹麥的Rødsand 和 Poseidon、德國的Alpha Ventus、英國的Gunfleet Sands、 Robin Riggand 以及Thanet 等6個風電場的118 臺機組在2010 年上半年已成功并網。同時,比利時的Belwind、丹麥的Rødsand和 Poseidonk、德國的BARD Offshore 1 期,英國的 Greater Gabbard、Gunfleet Sands 以及 Thanet等7 個風電場的263 臺機組也安裝完畢,合計440 兆瓦的151 臺機組正準備并網。 另外,在丹麥、德國和英國海域的163 臺機組基礎也于2010 年上半年建設完成。
歐洲海上風電發展伴隨著各種層出不窮的挑戰。雖然海上風電的結構工程技術日新月異,但陸上風電的問題也出現在海上,建造海上風電場的關鍵是風電技術與海洋工程技術的融合,而不同領域技術的融合所帶來的復雜性常常被低估。根據經驗,項目成本問題及建設期和運營期的突發問題將逐漸顯現。2004 年,丹麥的Horns Rev海上風電場的關鍵設備部件因為風暴和鹽水侵蝕造成較大損壞,維修費用高達3800 萬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