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諸如風電權威專家施鵬飛所指出的那樣,新能源過去走過的盲目上馬、產品低價競爭等一系列亂象背后,資本的推波助瀾不容忽視。行業發展的非理性部分源自于資本逐利的非理性。
一位PE合伙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這幾年投資的很多新能源項目都是打著新能源高科技的幌子,其實是拿地皮建廠房買設備投流動資金,但資本盲目跟風下沒有甄別剔除這樣的項目。此外,他所在的基金以前在光伏賺了不少錢,打通了整個行業鏈條的關系,于是定下策略深耕細作,全產業鏈出擊。但光伏今年狀況一突變,就被弄得措手不及。“所有雞蛋在一個籃子里,那必然是一籃子全打翻。”他說。顯然,這些問題并非行業大環境的問題。
該PE合伙人進一步表示,事實上,現在眾多大型PE運作都是采取投管分離的模式,這種模式有利于加強對所投的項目后期的運行管理參與,可以有效避免很多投管一體化PE投資新興產業項目的非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