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望2011年,中國風電、光伏發電事業呈現出盛極而衰,疲態凸顯的狀況。短短十年,風、光發展有如“孿生兄弟”,先后經歷了五、六年的高速發展,讓人看到了驚人的成長和令人振奮的未來,同時也深深感受到了制約其健康成長的一些重大問題。
文中定義的新能源主要是指區別于傳統能源之外,近些年規模化發展的新的能源形式,其主要構成部分為風電、光伏發電。
風、光:如影隨形的“孿生兄弟”
行業性質相同。中國風電、光伏發電同屬能源,能源行業的重要形態是規模,有巨量市場需求和巨額資金推動。二者同時還是新能源,是依靠國家補貼政策扶持才有生存空間的新能源行業。新能源行業一般被視為綠色、高科技行業,目前二者都處于資金和勞動密集型加工階段,但它的終極形式應該是資金和技術密集型行業。新能源投資是當今世界投資規模僅次于互聯網,投資增長幅度最快的行業,中國是這個領域的后起之秀,已經成為世界新能源發展的翹楚。
發展速度驚人,發展規模世界第一。中國風電、光伏發電起步于2000年,高速發展于2005年,短期頂峰于2010年。2010年,風電機組新增12904臺,裝機容量18.93GW,同比增長73.3%,累計裝機容量達44.733GW,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位,有三家風電設備生產企業進入世界十強。2011年,中國光伏產品產能30GW,占全球產能60%,世界十大光伏企業中就有七至八家來自中國。中國擁有著世界最大的多晶硅、多晶硅片,光伏組件和公開交易市場市值最大的光伏企業。
市場增長空間巨大,短期內光伏發電增速快于風電。隨著傳統能源供應的日趨緊張,新能源發展的要求已經迫在眉睫。2011年12月,國家能源局公布了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十二五”規劃目標(征求意見稿),到2015年,風電并網裝機容量將達到100GW,年發電量1900億千瓦時;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5GW,年發電量200億千瓦時。據此推算,未來4年,風電有近1倍、光伏發電有5倍的增長空間,而且實際結果一定大于這個數字。近兩年,在國內終端安裝市場,風電發展速度明顯減緩,光伏發電發展速度加快。2011年,風電投資同比下降17%至749億美元,而太陽能技術投資總額激增36%至1366億美元,幾乎是風電的兩倍。
終端市場發展模式以集中、規模化為主。在風電、光伏發電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各個國家地域的自然條件、政策影響不同,形成了分布式和集中、規模式發展的兩種道路。歐洲是前一種模式的代表,中國和美國則為后一種。2007年,國家確定了建設7大千萬千瓦級的風電基地。光伏發電則從2009年開始,先后推出《關于加快推進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的實施意見》和《金太陽示范工程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兩個重要文件。雖然光伏發電鼓勵分布式和集中、規模式同步進行,但從2009年第一個大型光伏電站敦煌電站開始,集中、規模式在西部異軍突起。2011年青海推出“930”之后更集中爆發,青海當年光伏裝機容量超過1GW,占全國的50%。
目前都處于殘酷的行業整合期,市場將向大規模的龍頭企業迅速集中。受市場空間、供求關系和政策調整多方面因素影響,風電和光伏發電在2011年全面進入產業調整、企業整合期。國內風機整機總產能目前已達29GW,但2011年裝機容量僅為16GW。產品價格持續下跌,從2008年到2011年,價格從6500元/千瓦降至3500元/千瓦,三年下跌近50%。光伏產品價格則在2011年6月和11月出現兩次瘋狂下調,一年下跌60%。市場向大規模的龍頭企業加速集中。2011年,風電整機制造百家企業中,排名前三位的占據了市場份額的60%。同年二季度,四百多家光伏企業中,前六大制造商的市場份額達55%,遠超上年同期的26%。預計未來十年,中國的風電、光伏發電企業各自的存續數量只有10家左右,但其產能和市場規模將超乎想象。
發展格局都是民營資本做產品,國有資本做電站。中國的風電、光伏產品生產企業產量、數量世界第一,這些世界級企業以民營資本為主。2000年光伏行業的經典代表“無錫尚德”,以40萬美元現金和160萬美元技術股為基礎,開創了中國光伏撐起大半個世界市場的時代。但受早期政策、資金、并網等影響,這些民營企業對光伏電站建設幾無建樹。2009年,中國第一個20GW光伏電站敦煌光伏電站由國家投資總公司和中國廣東核電集團投資建設,國有資本開始大舉入主光伏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