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在此集裝箱儲熱體中可以預置中空并且耐壓的不銹鋼鋼管,此管是與儲熱體接觸而并不相通的,熱能通過管壁傳遞到管中,取用熱能時在此鋼管的一端利用鼓風機(空氣壓縮機)送入冷空氣,當冷空氣流過此鋼管的高溫儲熱區段時可以獲得80-1200℃的大量高溫熱風(自行調節空氣進口閥門,與不經過儲熱體的冷空氣混合即可達到所需要的“暖風”),直接將調節好額定溫度的暖風送入中央空調的“熱風源”處或者是集中供熱系統的“熱風管”入口處,就可以切除原系統中的煤炭加熱、電加熱、天然氣加熱等環節(而這些加熱系統是最耗費能源的)大大的節省了煤炭、天然氣和電力。
4-2:可以采用“熱能換熱器”方式與水暖系統并聯,進行熱能置換,供冬季時的樓房取暖需要,一般的水暖系統,出水溫度是70℃,回水溫度是40℃,所以只要將涼的回水加熱到70℃時就可以正常供暖了,此系統是與供暖系統并聯而由“換熱器”隔離開的,只向系統提供熱能,并不干擾供暖系統的正常工作,只是將熱能置換到系統中而已,在斷續的供熱過程中因為鍋爐仍然在正常工作,僅僅是利用風電熱能時大幅度的減少燃燒煤炭,這就像使用涼水和使用燙水燒開水一樣,使用涼水(40℃回水)燒到70℃時很費煤,而使用50-60℃的水(通過熱能交換器風電熱能已經將40℃的回水加熱到50-60℃了)再通過鍋爐加熱到標準溫度時僅使用極少量的煤炭,從而在保證供暖的同時大幅度的節省了煤炭。
也可以使用“換熱器方式”,并聯在燃煤發電廠的回水系統部位,將從散熱塔來的涼水加熱到80-99℃,再進入鍋爐產生蒸汽,就可以節省大量的煤炭,就像用涼水燒開水很費燃料,而使用熱水燒開水很節省燃料的道理一樣,因為鍋爐燃燒時是有自動調節系統的,所以并不會影響正常發電,當然,此種專門用于發電的儲熱體熱能交換系統是需要專門設計的熱能置換系統。
4-4:可以使用氣體/氣體;氣體/液體;液體/液體等多種形式的換熱器將大量的熱能置換到需要的場合使用,方法靈活多樣,但都是成熟的“公知技術”,沒有技術瓶頸。
4-7:利用風電熱能轉化為機械能和電能的創新新方式給我們打開了一扇新能源利用的大門,展現了一個全新的技術發展空間,此法將會大行于世。
可以預言:“將來北方冬季的取暖可以得到綠色熱能能源(風電熱能)的可靠支持,夏季使用綠色能源替代相當大一部分煤炭,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逐步的增加風電熱能的使用量,經過不太長的時間,擺脫長久以來主要依靠化石能源(石油、煤炭、天然氣)的局面。
在我國推廣使用此項專利技術,煤炭熱能的的使用量(即傳統意義上的“耗煤量”)會被巨量的以風電熱能為主的多種綠色能源產生的熱能逐步替代,會大幅度的減少煤炭使用量,盡快的實現對世界上節能減排的承諾。將領先進入“熱能利用”的新能源時代。
五、大型風力發電機組進行儲熱的經濟效益分析:
5-1:高溫儲熱方式的效益分析:一臺100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組一天24小時按照額定滿功率發電計算可以發電24000千瓦/時,10臺同型號的風力發電機組,一天可以發電240000千瓦/時電能,可以加滿一個30立方米容積的集裝箱大小的儲熱體箱,假設此集裝箱式儲熱體箱工作溫度設計為400℃,除去風電不穩定的效率損耗按照240000度實際消耗電功率計算,理論上可以儲存200000千瓦/時(20萬度電)的電能熱量。
用200000千瓦/時(儲熱體儲存的電熱能)乘以0.404千克/標煤=80800公斤標煤(約合80噸標煤,相當于160噸普通煤炭,因為普通煤炭的熱值僅4500-5000大卡,再加上鍋爐的熱效率僅50%,所以1噸標煤折合成2噸普通煤炭計算)。
160噸煤炭市場價值按照每噸1000元,價值16萬元,分攤到10臺機組上每臺100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每天最少可以有1.6萬元的收入效益。
說明:以上數據來源于原國家經委、國家統計局《1986年重點工業、交通運輸企業能源統計報表制度》,也來源于《中國能源統計年鑒2005》但該書的“電力”的等價系數按當年的火電發電標準煤耗計算。(詳見附件一)
5-2:中溫度儲熱方式的經濟效益分析:一臺100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組一天24小時按照額定滿功率發電計算可以發電24000千瓦/時,可以加滿八個32立方米實際容積的集裝箱儲熱水體箱,可以儲存熱能24000千瓦/時(2萬4千度電)的電能熱量,乘以0.404千克/標煤=9696公斤標煤≈1.94噸煤炭,每噸煤炭按照1000元計算,可收入1.9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