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掃描二維碼,即可將本頁分享到“朋友圈”中。

華銳風電首席技術官華青松做客新華會客廳
2016-06-30
來源:華銳風電
瀏覽數:995
近年來我國海上風電發展速度遠低于預期,但近期,海上風電的勢頭有所加速,新華會客廳邀請到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華青松與我們一起探討海上風電發展。
近年來我國海上風電發展速度遠低于預期,但近期,海上風電的勢頭有所加速,新華會客廳邀請到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華青松與我們一起探討海上風電發展。以下為訪談現場文字實錄。
文字實錄 LIVE
[主持人]
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新華會客廳。我國海上風能資源豐厚,但受制于技術成本等原因,近年來我國海上風電發展速度遠低于預期。近期,海上風電的勢頭有所加速,今天就我國風電的發展,特別是海上風電產業的發展。本期新華會客廳邀請到華銳風電首席技術官華青松與我們一起探討,歡迎您。
[華銳風電首席技術官華青松]
主持人好,各位網友下午好。
[主持人]
我們知道華銳風電是巨頭霸主的地位,請您介紹一下華銳風電目前的發展形勢以及一些成果?
[華青松]
華銳風電從2006年引進德國第一代風機的技術,之后經過了消化吸收跟自主研發的過程。從2006年到2016年十年的發展我們在中國乃至世界的風電行業奠定了自己的地位,2015年底裝機有近1萬臺在運行。2016年我們有兩個重要方向,第一是海上風電,第二是海外市場,我們制定了從風電裝備制造轉為新能源行業提供一個綜合解決方案的戰略發展的思路。
[主持人]
我們看到風電產業在發展過程當中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最近2016年海上風電領袖峰會剛剛在寧波象山落下帷幕,聽說您也親自到場,請問您這次參會有什么感受?
[華青松]
這次寧波的海上風電領袖峰會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會議,今年是我國風電發展第8個年頭,跟我們有緊密的聯系。應該說我們是第一個在中國率先開展海上風電項目的企業。我們國家的第一個海上風電的項目也就是上海東海大橋項目是用我們的3兆瓦風電機組,這是我們2008年研究設計到下線的,到2015年11月份我們34臺機組經過5年的成功運行出質保了。這次會議對我們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一個事情。在2008年我們3兆瓦的風電機組投入到上海東海大橋第一個海上項目,我們形成了海上風電的五個發展要素。第一我們在華東區域成立了中心,第二是國家能源裝備風電研究中心和江蘇省風電研究院。第三我們成立了三個基地來應對海上風電的發展,第四,我們為海上風電發展的需求開發了四款產品,就是3兆瓦、5兆瓦、6兆瓦產品和10兆瓦產品的課題驗收。第五是上海東海大橋的項目經過五年的運行,形成了這樣一個海上風電的布局。
[主持人]
我們知道海上風電難以很快發展起來,在于以前政府政策有一些滯后和行業方面有一些惡性競爭等等,這個問題在寧波領袖峰會上是不可避免要談到的問題,為什么會出現海上風電發展目標遠遠滯后于“十二五”的現象呢?
[華青松]
我們在“十二五”提出發展海上風電的戰略,在這個期間國家規劃了100萬千瓦海上裝機容量,通過四個特許權的項目,要求項目運營商、設備制造商,包括項目的施工單位緊密的捆綁在一起執行這個項目。但是,我們“十二五”的海上風電發展滯后于規劃,這個滯后我想有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國海上風電在“十二五“期間提出來,當時還是處于一個探索的階段,是剛開始的一個階段。第二,我國海上風電從裝備、運維、安裝施工的成本還是居高不下。第三,當時存在一定的技術方面的局限,就是我們從無到有的過程當中,海上風電裝備有一些技術沒有克服,有可靠性和運維維護的問題,需要有一定的時間來攻克技術難題。這些因素是造成我國“十二五”期間風電的發展和規劃之間的差距的原因。
[主持人]
我們來展望一下“十三五”,“十三五”期間國家提出了1000萬千瓦的裝機目標,大家都擔心目標定得過高了,您怎樣看待這個目標實現的難易程度?
[華青松]
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十三五”期間規劃100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的裝機容量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指標,但是我個人還是比較樂觀的。為什么這樣說?我們的海上風電“十二五”期間一直到今天經歷了一個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剛才說的第一個是成本問題,第二個是技術問題,這兩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我們的海上風電基礎成本現在比“十二五”初的時候有一個很大的下降幅度。同時,在海上風電防腐、可靠性和運維的便利性,包括運維的成本等等,通過我國風電行業的技術研發和攻關,今天來說這幾方面的技術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
我們在上海的東海大橋項目,是第一個吃螃蟹的,我們第一個站出來承擔國家的示范項目,在第一個海上項目里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付出了很多。今天回頭來看,這對我們是很寶貴的過程,因為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發現了一些問題,也改進這些問題。我們認為今天具有這個能力來大規模的發展海上風電,我想對整個國內的行業來說也是這樣的。我們經過一定時間的探索、開發和積累,我們認為“十三五”1000萬千瓦是一個宏偉的目標,但是我們非常有信心來幫助行業和幫助國家達成這個目標。我還想強調一點,也是在寧波的峰會上,國家能源局、國家海洋局和其他一些政府部門的領導,他們非常重視“十三五”海上風電的規劃,給行業釋放了很多非常正面的信息。從這方面來看,政府是非常支持我國海上風電在“十三五”期間的發展,也會重視“十三五”期間海上風電大規模的發展。這對我們實現1000萬千瓦宏偉目標來講,我們是非常有信心的。
[主持人]
您剛才的講話來說,包括整個社會都投入到裝機目標實現的過程。您剛才講了華銳風電建立了五個過程來推動目標的實現,您說有三個基地建立在鹽城,最近江蘇鹽城引起了大家的關注,我們知道上周四,也就是6月23日晚上出現了強雷電、短時強降雨,冰雹、龍卷風等強對流天氣,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您剛才說道華銳風電在技術研發、生產基地建設和風機項目方面都有長期布局,那這次災難活動是否對華銳風電造成了一定影響?
[華青松]
這次在鹽城發生強臺風的災難,發生自然災害以后,我們迅速聯系了子公司人員進行現場的排查。我們在鹽城的基地沒有受到影響。同時,我們在江蘇省鹽城市有一些風電的項目,主要是3兆瓦的風機也沒有受到臺風的影響,沒有造成直接的損失。實際上,我們當時在江蘇,包括上海的這些臨海或者海上的風電項目,風電機組都是采用了抗臺風的設計技術,臺風達到9級或者更高的級別,風速達到25米以上,我們機組會采取自保護的措施,這些措施有力地幫助風電機組渡過了強臺風等自然災害。
[主持人]
這也是技術角度非常有優勢的創新點。我想問一下,您對于我國的海上風電或者陸上風電技術有一個什么樣的研判,如果與海外技術相比,是不是有一些獨特性?
[華青松]
我想這個也是國內和國際風電行業大家所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中國風電行業到底在世界上的風電行業里面,在大的環境里面處在一個什么樣的地位。我想有這樣幾個方面:
我國的風電包括海上風電,起步比較晚。國外可以說1980年的時候,像維斯塔斯和德國有自己的項目,80年代的時候國外出現了3兆瓦的風電機組,我們國家是2000年初通過引進國外的技術實現國內大兆瓦的風電機組的樣機制造,包括小批量引進是一種方式,引進之后我國風電行業通過消化吸收,最后能達到自主開發的過程,這個過程是非常短的一個過程。到現在不過是十幾年的時間,到今天來說我國的風電技術在世界是屬于前列的,我們的技術不光是從成本,從可靠性,包括可運維性,全生命周期過程當中,它的經濟性,我認為都是不錯的。
從技術的容量來講也是,目前6兆瓦甚至6兆瓦以上的風電機組,我國早就開發出來了。我們華銳風電在江蘇射陽2011年就制造出6兆瓦的樣機,到目前為止運行的情況不錯。此外,我們在上海的東海大橋,包括甘肅、內蒙古的張北有3臺5兆瓦的風電機組,這幾臺5兆瓦的風電機組也是我國風電行業最早的一批大兆瓦的風電機組,經過3、4年的穩定運行,技術得到了有力的檢驗。我國的風電行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從最初的引進到后面的消化吸收和自主研發,我國的風電技術在世界上是領先的。
- 閱讀上文 >> 2016海上風電領袖峰會大加都說了些什么?
- 閱讀下文 >> 黃曉勇:全球可再生能源保持良好發展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