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中國在這方面的機會和困難各是什么?
康鵬舉:首先,技術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市場。有了市場需求,技術難關可以一一克服。中國工業體系對工業互聯網這種高效的技術是有需求的。人口紅利的時代即將結束,本地企業也在主動或被動地進行轉型升級。工業互聯網可以幫助本土企業實現升級目標。其次就是要有很好的創新機制,幫助拓展工業互聯網的創新空間,讓技術能夠順利地輸送到市場中發揮相應的效應。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在基礎設施的建設、知識的積累、人才的積累和創新能力都已經具備一定的規模。現在最關鍵的就是怎樣把資源有效地整合起來,通過市場驅動,調動研發創新的積極性,讓企業和人才全部參與進來,沒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礙。我們可按中國的實際情況開發出符合中國需求的工業互聯網的技術。用開放的心態,積極整合全世界的資源,開發出有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
問:汽車市場那么大,需求那么強,咱們這么多年也沒有趕上,有什么不一樣嗎?
康鵬舉:汽車技術需要長期積累,很難跨越式的發展,需要長期的投入和研發。國內許多汽車企業在零部件及整車領域在全力追趕。中國企業盡管從低端市場入手,但往往從低端做起來后勁更大。比如華為,先占據低端市場,逐步積累到一定的實力后,大膽地投資技術、人才,開發出中高端產品,以低成本的優勢進入高端領域競爭。這是中國企業獨特的一種創新模式,我稱之為滲透式創新。目前一些汽車民企正在沿著這條道路前進。
未來科技與趨勢
問:請預計一下,接下來有哪些可以改變世界的技術?
康鵬舉:GE未來做這幾樣事情:第一,極端環境下作業的機器。如深海采油、采氣設備。機器在三千米水下作業可以做到40年免維修。采油/氣設備、供電設備、管道、控制系統全部都布放在海底。第二,用于極端環境的超級材料。第三,工業互聯網,將所有的機器和人聯網并接入云端,讓整個產業鏈、人類社會的效率提高一個檔次。第四,繪制大腦,目前我們在做高端的核磁共振,把大腦繪制出來,讓生物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把大腦的原理搞清楚,實現真正意義的人工智能。第五,智慧工廠:互聯工廠、產業互聯、設計虛擬化、智能機器人和3D打印廣泛應用。第六,分布式能源,實現能源無處不在。
問:看好哪個國家的科技前景?
康鵬舉:中國已有相當的技術積累、知識儲備,并且已經到了可以迸發的階段了。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怎么把這些資源利用好,怎么樣以市場為導向,設計一種良性循環的機制。
問:你覺得上海可以做些什么?
康鵬舉:上海非常開放,基礎設施齊全,很多五百強企業都在上海有研發中心,有人才優勢、地域優勢,與國際接軌,很多東西跟國外同步。特別是在工業互聯網時代,應該是有所作為的。
上海更適合做一些智能設備和大系統的研發。上海積累的人才的能量是極大的,怎么把這些人才整合起來,和國際大公司合作也好,和本土企業合作也好,總之要能夠創造一種合作的平臺。比如GE在電動汽車領域有多年積累,我們很愿意就這方面的技術跟中國企業合作。GE在工業互聯網領域也希望和國內企業加強合作。
問:上海要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依據自身條件,可以在哪些方面發力?
康鵬舉:第一,上海在研發方面有一定的實力。比如上海電氣已能制造世界上最大的火電機組。第二,人才層次分布合理,有做基礎設施的、信息的、半導體的,有制造大設備、做大系統集成的,非常適合成立科技創新中心。第三,上海集中了大批外企研發中心,具有全球化的思維和視野。需要解決的是怎么通過市場導向建立合作平臺,讓科學和技術走向市場,快速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建立一個有機的創新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