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步推進海上風電
記者:由于海上風電電價出臺,今年被認為是“海上風電元年”,那么,金風在海上風電方面有哪些相應的動作?
王海波:其實,金風一直在穩步推進,謹慎實施海上風電項目建設。早在2007年金風就開啟了海上風電的探索之路。那一年,金風將第1臺1.5 MW直驅永磁風電機組安裝在中海油位于渤海的鉆井平臺上,為油田設施提供生產所需電力。2010年,金風科技基于此前海上風電機組的運行數據和經驗,開發出了2.5 MW潮間帶機型。2011年,金風中標了龍源如東潮間帶50 MW海上風電項目,并于2012年完成該項目后,又完成了50 MW潮間帶增容項目。截至去年,金風科技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已達到109.5 MW,占我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的 25.5%。
不僅占有1/4海上風電裝機量以及最多的潮間帶裝機容量,金風更注重海上風電機組的技術研發。
2013年已經完成6MW的第一代機組,并在試驗臺完成了大量試驗,目前我們正在研制6MW的第二代機組。一般來說,海上機組的研制加上試驗驗證要用2-3年時間才能完成。
同海上風電發展最成熟的歐洲地區相比,我國的海上風電資源具有自身的特點,歐洲的海上風速高且沒有臺風,而我國的沿海區域江蘇以南的海域都會有臺風或者熱帶風暴,所以,要一邊控制葉輪直徑,一邊要兼顧風機發電量。金風已經把海上作為一個戰略方向,在研發投入上不斷增加,機組性能不斷優化。
做低風速的引領者
記者:金風科技一直聚焦低風速市場,在這方面,金風最近又有何新作?
王海波:金風一直是低風速的引領者,每一次大葉輪直徑機組的推出,金風一直在引領這個行業。金風科技最新推出了聚焦超低風速市場GW115/2000機型率先引入“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集研發、供應鏈、營銷、質量和服務為一體,全面考慮風電機組從概念設計到退役的解決方案,將嚴苛的設計要求融入了風電場整個20年的生命周期。
包括2.0—115機組的樣機已經在運行。低風速利用的另一個關鍵就在于塔架,金風在塔架高度的提升,塔架重量的優化上一直在不斷地研發,鋼塔已經可以做到120米的塔高設計,混凝土塔架可以實現140米的塔架設計,通過提高塔架就可以把低風速變成高風速的設計。除此之外,金風還有針對低風速的風機控制技術并在幾個業主的項目上做了示范,可以提高整個風電廠產量提高8%左右。對已運行的機組,金風也有能力提供產量提高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