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力報:您認為什么標志著能源革命的成功?
郝吉明:沒有成功,只有不斷地前進。
中國電力報:您認為能源結構上有沒有比較合適的比例?
郝吉明:合適的比例就是煤在中國總的能源結構中所占的比例不應該超過50%,這是從環境角度考慮,也是從可持續能源發展的角度考慮的結果。其實我們的煤炭資源占全球的比例并不多,平均量就更少了,以現在的開發速度,我們的煤炭空間已經不大。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應該是節約可持續的利用煤炭,所以我們煤炭將來在能源消費總量中應該是在50%以下,可再生能源要達到30%以上,核電在10%左右,油氣在10%左右。
中國電力報:您認為這個結構在什么時間能夠成型?
郝吉明:關鍵要看我國煤炭的消費能不能達到峰值,煤炭的生產量能不能達到拐點。事實上,這個拐點早就應該出現。中國煤炭的增長不是一個平穩的曲線,特別是從2000年到2012年這十多年的增長,是一種不可持續的增長。中國消耗了全球20%以上的能源僅僅貢獻了10%多一點的GDP,可以看出我們節能的潛力有多大。我們講,節約與開發并重,節約優先,這個問題一直沒解決,技術上、政策上都需要大力推動。
中國電力報:現在關于煤炭峰值的說法有很多,您傾向于哪種?
郝吉明:關鍵要看政府的決心,因為政府是規則的制定者。現在煤炭資源的價格最便宜,所以大家更多的選用煤,而不是其他。實際上中國的煤炭是一個不科學的產能,從而滿足了一些不合理的需要。
如果通過能源去制約一下鋼鐵的產能,也不會出現現在的嚴重過剩。出現環境問題了,我們又要進行淘汰、拆除,像河北現在進行的壓鋼、淘汰鋼,未來的經濟、就業等都會受到影響。
過去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或者是搞形象工程,對于環境方面的考慮較少,現在我們對考核體制上進行了修改,需要更多考慮環境因素。另外,還應當建立終身追責的制度,提高官員科學決策的水平,不能讓一些人帶病提拔。
中國電力報:在能源領域,有哪些讓您印象深刻的技術變革或者是觀念變革?
郝吉明:我認為是風能。奧巴馬出任美國總統的6年,也是美國風能迅猛發展的6年。美國能源部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風電所發電量占整個美國電力的4.13%,成為美國第5大電力來源。這些電力足夠為美國1550萬戶家庭供電,幾乎相當于美國7個州所有的居民生活用電。
據說西門子公司研制出了長達75米的葉片,能夠經受20年的狂風和各種惡劣天氣的考驗。而且風電的成本也已經大大降低了,現在風電的單位價格相比2009年已經下降了40%左右,如果按照這個速度,我們的能源問題將很快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