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服務講求及時性,風電場分布縱橫南北,據我們了解,東汽的反應速度較快,有什么樣的做法?
任家福:首先是我們非常重視業主訴求,第一時間反應。另外,我們有自己的結構性優勢,就是我們的幾大基地分布南北,生產、服務全國布局,這有利于我們的服務團隊能夠及時根據業主需求做出反饋,并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項目所在地。
記者:在行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這種結構性優勢還能有多大的空間,這樣大的攤子如何化解風險,包括對服務團隊龐大帶來的影響如何?
任家福:東汽的這種結構性優勢主要得益于我們身后是一個龐大的集團,而集團的多元業務是一個有機結合的整體。雖然現在風電處于行業低迷期,不少公司都爆出了降薪裁員甚至停產的消息,但東汽并未降低人員配置,而是積極在公司內部調配、平衡,通過在火電、燃氣輪機、核電等范圍內的協調,使得公司既保證了隊伍的完整,又穩定了技術。
記者:行業不景氣時期,東汽是如何保證研發力量持續投入的?
任家福:東汽現已具備了從風場設計到最終售后服務的全套技術能力,并研制了抗風沙、抗臺風、抗鹽霧、抗低溫等機型。從2006年開始,東汽已投入近20億元,并且現在每年營業收入的3%都將會用到新機型、新技術的研發、試驗平臺的建設、科研服務隊伍的培養上來。
記者:最后,請您談談對于未來風電產業的發展有何預期?
任家福:今后每年我國平均還會有1500萬千瓦的新增裝機,風電的市場將會是十分平穩的,但競爭的加劇,產業的調整,風機企業的發展將會是艱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