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發展目標
1、產業總體實力顯著增強。到2011年,全省規模以上新能源企 業銷售收入突破2000億元,年均增長18%;利稅超過300億元,年均增長16%;年銷售收入過百億元的新能源企業達到2戶,過50億元的5戶,過30 億元的7戶。
2、新能源消費占比明顯提高。到2011年,通過開發利用新能源,實現替代常規能源990萬噸標準煤,新能源占全社會能源消費的比重提高到3%,能源消費結構進一步優化。
3、技術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鞏固已有技術優勢,加強產學研聯合,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形成較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技術研發基地。到2011年,全省新能源企業認定國家級技術中心12個、省級技術中心30個以上;新能源行業中,中國馳名商標達到10個,山東省著名商標25個,中國名牌產品15個,山東省名牌產品50個。
4、示范工程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圍繞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城市光伏景觀照明、大中型風電場建設、農村沼氣開發利用、秸稈氣化、秸稈直燃發電等成熟技術,創建一批示范樣板工程。到2011年,建成5-10個新能源利用量占能源消費總量10%以上的示范縣。
5、重點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太陽能和地熱能在建筑領域得到規模化應用,沼氣在農村得到大面積推廣,風能發電和生物質能發電形成一定規模,機械、電子、新材料等新能源配套產業蓬勃發展。到2011年,新能源在城市建筑普及應用率達到30%以上。
三、發展重點
圍繞建設新能源產業強省,實施新能源產業“2223工程”,即重點打造兩大太陽能產業基地,拉長兩大太陽能產業鏈,建設兩大風能產業帶,拓展三大新能源領域,開創新能源產業新局面。
(一)打造兩大太陽能產業基地
重點培植濟南、德州兩大太陽能產業基地,鼓勵發展淄博、東營、濰坊、威海等特色太陽能產業集群,形成優勢互補、產業集聚、布局合理的太陽能產業新格局。
1、以力諾集團、桑樂公司、華藝集團為龍頭,打造濟南太陽能產業基地。重點發展太陽能集熱器、硅片、電池片、光伏發電等產品,形成以濟南高新區為核心,集研發和生產兩大功能的產業集聚區。研發區以力諾集團、桑樂公司技術中心以及省能源研究所和山大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等為主體,跟蹤國際前沿技術,重點 研發太陽能產業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生產區重點發展太陽能光熱利用產業、光伏發電產業和相關配套產業。
2、以皇明集團、億家能公 司為依托,打造中國太陽谷產業基地。重點發展高效太陽能真空集熱管、高溫集熱金屬管、太陽能熱水器和太陽能燈具等產品,積極研發太陽能熱發電關鍵核心技術,形成集產學研于一體的太陽能產業集群。重點建設皇明太陽能光熱產品制造物流中心、太陽能研發檢測中心、太陽能科普教育中心和太陽能觀光旅游中心。
3、積極發展淄博、東營、濰坊、威海等特色太陽能產業集群。
(二)拉長兩大太陽能產業鏈
圍繞太陽能光熱、光伏兩大產業,延伸產業鏈,加快推廣成熟適用光熱產品,大力研發光伏技術產品,實現光熱、光伏產業協調發展。
1、提升太陽能光熱產業水平。加快太陽能光熱利用與建筑一體化步伐,大力推廣與建筑有機結合的太陽能供熱、制冷技術,積極開發標準化、通用型太陽能熱水系統組件,擴大光熱應用領域。加強太陽能光熱技術創新,積極研發光熱發電和系統集成技術,重點發展熱管型集熱器、平板型集熱器、內置金屬流道玻璃真空集熱管、真空管太陽能熱水器和光熱發電反射鏡自動跟蹤裝置等產品。圍繞太陽能光熱利用配套,引導發展貯熱水箱保溫發泡原材料、密封圈、水箱內膽用不銹鋼板、電氣元件和法蘭盤等太陽能熱水器配套產品。支持力諾集團、黃金太陽公司研發推廣太陽能采暖鍋爐系統,桑樂公司發展雙循環平板型壁掛太陽能熱水器。建設一批太陽能光熱利用項目,加快實施皇明集團2000萬支高溫集熱金屬管、10兆瓦高溫熱發電項目、力諾集團2400萬支鍍膜管項目、桑樂公司100萬臺農村適用 太陽能熱水器項目和東營天豐公司太陽能與地源熱泵結合應用項目。到2011年,全省太陽能熱利用產業銷售收入達到550億元,太陽能熱水器產量達到 2600萬平方米,真空管產量1億支,太陽能熱發電裝機20兆瓦。
2、大力發展太陽能光伏產業。鼓勵在引進消化吸收基礎上,自主研發高效太陽能電池制造等技術。重點發展晶硅太陽能電池片、非晶硅薄膜太陽能電池、建筑用太陽能電池組件、光伏發電控制系統、光伏海水淡化制備系統、太陽能燈具、光電玩具等產品。圍繞光伏配套,引導發展太陽能光伏電池基板用超白玻璃、太陽能半導體配套元器件等產品。建設一批與城市建筑一體化的并網太陽能光伏發 電站和景觀照明示范工程。重點支持力諾集團300兆瓦光伏電池片項目、淄博金晶集團太陽能光伏電池導電膜玻璃項目、濰坊孚日公司240兆瓦薄膜太陽能電池 項目、東營光伏太陽能公司電池組件制造項目和威海中玻公司兆瓦級薄膜光伏建筑一體化并網光伏電站項目。到2011年,全省太陽能光伏產業銷售收入達到 350億元,光伏電池組件產量500兆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