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是指以新技術為基礎,尚未大規模系統開發利用的能源,具有儲量大、可再生性強、清潔環保等特點,新能源產業是具有良好發展潛力的新興產業。為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節能減排,促進我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特制定本意見。
一、新能源產業現狀及形勢
(一)產業現狀
我省開發利用新能源起步早,產業基礎優勢明顯,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一批骨干企業,培育了一批知名品牌,開發了一批新技術,太陽能光熱產業已形成較大規模,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開發利用逐步加快。2008年,全省規模以上新能源企業達到550家,實現銷售收入1217億元,同比增長15%,利稅192億元,增長10%;吸納就業人數20余萬人。新能源企業中,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8個,省級技術中心15個,中國馳名商標6個,中國名牌產品4個,山東省著名商標12個,山東省名牌產品22個。全省太陽能熱水器年產能突破1000萬平方米,居全國首位,風電裝機48萬千瓦,年發電量5.6億千瓦時。盡管我省新能源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是自主創新能力弱、產品層次較低、標準體系不完善、市場發展不規范、產業整體水平低等,這些制約了我省新能源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二)面臨形勢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技術進步日新月異,資源環境矛盾日益突出,新能源開發利用步伐不斷加快,新能源產業已經從單純開發利用,逐步向鏈條延伸、產業集聚、規模發展的方向邁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的重要力量,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一是新能源產業潛力巨大。我省是可再生資源大省,自然條件優越,資源稟賦優勢明顯。目前,城市太陽能熱水器普及率僅為20%,農村還不到5%,市場發展前景廣闊。二是產業基礎較好。近年來,我省新能源產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市場應用不斷擴大,帶動技術研發、裝備制造、信息服務等領域迅速發展,產業集聚效應顯現,產業配套能力增強。三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國家頒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出臺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規劃》,確定了新能源發展戰略,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我省也制定了相關措施,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為新能源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形勢下,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是落實中央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戰略部署的重要措施,也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途徑。各級、各部門和企業要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加快發展新能源產業的重要性,切實增強責任感,把發展新能源產業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大舉措,擺上突出位置,理清思路,加大措施,狠抓落實,確保實效,加快新能源產業強省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節約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圍繞建設新能源產業強省,突出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和 海洋能“五大領域”,注重技術創新,推進技術改造,壯大產業規模,全面提高新能源產業發展水平,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節能減排,為建設經濟文化強省作出積極貢獻。
(二)原則
1、注重實效。發展新能源要結合實際,突出地方特色和技術特長,立足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城市光伏景觀照明、大中型風電場建設、農村沼氣開發利用等市場需求,確保取得實效。
2、技術進步。依托我省新能源產業比較優勢,加強自主技術創新,提高核心競爭力。同時,積極開展對外合作,引進先進技術、人才、資金和管理經驗,促進新能源產業跨越式發展。
3、持續發展。積極應用成熟技術發展新能源,開拓市場,謀劃長遠發展戰略,強化基礎工作,重視研發具有發展前景的關鍵核心技術,為新能源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4、突出重點。發揮自然資源和技術比較優勢,在重點領域、區域和企業實現突破,同時帶動相關裝備制造、新材料、觀光旅游等產業發展,延伸產業鏈條,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規模優勢。
5、規范發展。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依法加強對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監管和服務,營造有利于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體制環境和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