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者郎咸平分析說:“美國人以侵占知識產權起訴我國公司,并非我們真的侵占了知識產權,這是一種市場策略,因為在法院未作出審判之前,我國的產品將不得在美國銷售,一拖就是幾年,從而達到阻止國外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的目的,這是他們慣用的伎倆。身正不怕影子歪的俗語在這里不適用了。”
就像賀歲片《讓子彈飛》中,黃四郎指使手下誣陷王麻子的兒子吃了兩碗粉,當他證實只吃了一碗粉時,已經魂歸西天了。
風電企業剛剛有走向國際市場的苗頭,美國人就坐不住了,拿起301調查的大棒在空中揮舞,哪天我們的風機真正批量賣到美歐時,不管有沒有侵占知識產權,國內企業被起訴都是很正常的事。
華為可以反擊,風電企業為何只能束手?
華為可以反擊摩托羅拉,屆時,我們的風電企業卻只能束手無策,為什么?因為華為在美國注冊了專利,才有權在美國提起訴訟。日本、韓國很了解規則,在美歐注冊專利后,曾批量起訴美國企業,為其產品進入美國市場保駕護航。
本報記者調查了國內多家知名風電企業專利注冊的情況,問題不容忽視。
華銳風電技術總監陳黨慧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說:“華銳在海外注冊專利的工作正在進行中,但目前還未有實質性的注冊。”金風科技公共事務部總監姚雨向本報記者表示:“金風科技收購了德國VENSYS后,自動擁有了該公司在德國的專利,其他專利還未在國外注冊。”國電聯合動力相關負責人證實:“聯合動力目前仍未在海外注冊任何專利。”……這也就意味著,一旦別國提起國際訴訟,我國風電企業只能屈服,根本沒有反擊的可能。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際風電巨頭GE、維斯塔斯、歌美颯、Enercon、西門子等在我國注冊了大量專利。記者梳理了我國截至2009年底的風電專利注冊信息發現,專利數量排名前七的公司中只有一家上海電氣外,其余均為外國公司。我國的專利“大本營”也被國外公司占領。
尤其值得我們關注的是Enercon,Enercon并未在中國有具體的市場部署,然其做足專利部署,以專利為手段,搶先在中國風電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其專利授權量為前五位之最。國外企業“產品未動,專利先行”的市場戰略值得中國企業借鑒。
一個螺絲釘都要盡量注冊專利
國外企業注冊專利的深度和廣度遠遠超過國內企業。
據《中國風電專利綜述2010》統計,我國的風電專利申請范圍較狹窄,主要集中于IPC技術中的“F”類別,而國外公司在我國的注冊的專利中涉及IPC技術的A-H類,其深度和廣度遠超我國企業。
有人會說,只要比較核心的技術注冊了專利就可以了,沒必要花那么多錢去注冊個螺絲釘的專利吧。國外公司的這個賬是怎么算的?
郎咸平說:“注冊專利就像布地雷陣,多一個地雷就多一道阻礙,國外企業要想起訴我們,只要碰到一個地雷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是高精尖的核心技術。美國的337調查專門針對專利侵權,比反傾銷調查更厲害。國內企業一旦在國外注冊了專利,就有了反訴訟的權利,國外公司需要考慮考慮兩敗俱傷的后果。”
風電出海應惡補國際規則
據記者了解,國內風電企業負責人對風電出海的難度有心理準備,業內有人自嘲,風電出海就像農民工進城。
資深律師史金寶說:“國內企業一般不太注意法律環境,因為在國內做企業,人事關系很重要,總愛強調‘有沒有人’。進軍海外,首先要提升自身素質,熟悉國際規則和法律環境,不僅僅是產品、技術的升級,不是收購了國外公司就進軍了海外那么簡單。要讓國外的制度為我所用,師夷長技以制夷、師夷長技以自強。”
幾天前,五臺三一電氣2兆瓦風機裝船從天津港駛向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