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風力發電作為新能源產業的支柱,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遍地開花,但由于風電場運行工況惡劣、發電設備基數大以及設備在各個環節上存在設計和運行方面的缺陷,從而導致風電場設備管理工作難度增加,傳統的設備管理方式,已不能滿足其需要,下面就從三年來現場工作為例,淺談對風電場設備管理的看法。
一、引言
對于一個風電場來說,管理工作的重點之一就是做好設備管理,因此,現場設備的管理工作一直是倍受風力發電企業關注的重點問題。如何保證其設備投運率、如何在夏冬溫差極大的工況下得到良好的設備運行數據等等問題,最終都歸納到了如何做好現場設備管理工作中。如果把常規火電的設備管理方式運用在風力發電中,會出現哪些矛盾,下面我們將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二、風電場設備管理的弊端
按照國內標準風電場的裝機規模來說,一般為200MW,按照單機1.5MW的主流風機來計算,僅風力發電機組就有134臺,另外還有其配套的134臺箱式變壓器以及用于傳輸電能的架空線路等設備,設備數量很龐大。根據風力發電機組安全規范要求,風力發電機組排列的要求為,橫向間距為9D,縱向間距為4.5D(D指風力發電機組葉輪直徑),按此計算,一個200MW的風電場占地面積為40平方公里。風電場一般情況下地屬戈壁、山間、草原等人煙稀少、常年伴有5級至8級大風氣候的區域。由于以上原因,造成風電場的設備管理存在以下的弊端:
(一)設備基數大,造成對設備進行例行的巡視、檢查的周期長,且工作面多,按照2人/組進行巡視,4小時/次,來計算,全場134臺風力發電機組巡視一次需要10人,14天完成。加上巡視箱式變壓器、輸電線路、配電設備等,風電場全場設備巡檢一次需要45天左右的時間。另外還要考慮到大風、沙塵等不適合設備巡視的時間,這就造成了全場設備巡檢不能按照電氣設備的規范進行巡視,導致設備故障率的升高。
(二)風電場地域遼闊,設備故障的機動性比較高,設備間的距離較長,這就導致對于故障的響應時間會增大。另外,風電場大部分工作需要登高作業,作業時間會增加,且工作強度大,會出現疲勞作業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