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隨著最后一臺風機與海上基礎承臺對接,我國首座、也是亞洲首座大型海上風電場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全部34臺風機安裝取得成功。這標志著我國海上風力發電產業穩穩邁出了第一步并進入了實戰階段。中國材料集團有限公司所屬連云港中復連眾復合材料集團有限公司為東海大橋海上風電項目提供了共26套3MW海上風電葉片,占到此海上風場的近八成份額,將為上海世博會貢獻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電力。
首次實現兩個“首創”
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作為我國首個大型海上風電示范項目,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在2008年5月核準的我國第一個大型海上風電項目。由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上海綠色環保能源有限公司、中廣核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和中電國際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的上海東海風力發電有限公司,負責該項目的投資開發和運營管理工作。
東海大橋風電場是由34臺國內單機功率最大的離岸型風電機組組成,總裝機容量10.2萬千瓦,設計年發電利用小時數2624小時,年上網電量2.67億千瓦時,項目總投資23.65億元。經過科學測量和論證,這個國內首創的海上風電場選址確定在位于上海東海大橋東側1一4公里、浦東新區岸線以南8—13公里的上海市海域。這里的平均水深為10米,海面以上的90米高度的年平均風速為每秒8.4米。2009年9月東海大橋風電場首批3臺機組起正式并網發電,東海大橋海上風電場在建設中,實現了兩個“首創”:
一是采用了世界首創的風機高樁承臺基礎設計。直至目前,國外海上風電場采用的是單樁和三角架基礎設計,而我國設計和施工人員則是先打下8根鋼管樁,再在鋼管樁的頂部澆注成一個混凝土承臺,來滿足高聳風機承載、抗拔、水平移位的需要。
二是采用了國內首創的海上風機整體吊裝方法。國外通常采用帶液壓支腿的移動平臺進行風機分體安裝,然而東海近海海域淤泥較深,不適合不適合移動平臺的作業。我國通過自主研發的具有海上精確定位和緩沖軟著落功能的吊架系統,成功解決了海上惡劣自然條件下整體吊裝的各種技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