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是一個從近海到深海推進的過程,隨之帶來的投資成本也勢必增加,多數海上風電開發商對此持有較“冷靜”的態度:“海上風電還處于小規模的摸索階段,對企業來說,經濟性當然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現階段,我們首先要考慮占領市場份額。”
整機商進軍海上風電
由于海洋環境的特殊性,對海上風機的技術和配置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緊隨風電場開發步伐,近年來國內外風電設備制造商也紛紛開始在研制海上風電機型上發力。記者從中國風能協會了解到,截至2014年年底,我國海上風電機組供應商共11家,其中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0萬千瓦以上的機組制造商有華銳風電、上海電氣、遠景能源、金風科技,這4家企業海上風電機組裝機量占海上風電裝機總量的86.9%。
與此同時,0.3萬千瓦、0.4萬千瓦風機已成大規模商業化運行主力機型,海上風電機組的大型化也將成為必然趨勢。據中國風能協會統計,在我國所有吊裝的海上風電機組中,累計裝機容量最多的是0.3萬千瓦機組,占總裝機容量的27%,其次是0.4萬千瓦機組,裝機容量占20%,0.25萬千瓦和0.36萬千瓦機組裝機量分別占到16%和15%。目前單機容量最大的是0.6萬千瓦機組,由聯合動力和明陽風電供應。
目前,即使在全球范圍內,海上風電都仍然是相對困難的投資選擇。然而,在陸上風機日趨飽和的情況下,進軍海上風電市場成為整機企業不得不考慮的新選擇,而開拓新興市場的重要性已開始顯現。
在國際風能研究機構MAKE日前公布的 《2014年全球整機商市場份額分析》中,2014年,跨行業整機商市場占有率達37%,同比增長12個百分點。全球排名前15的整機商中,除了明陽和遠景,其他單一業務公司的市場份額都有所下降。形成對比的是,西門子取代維斯塔斯占居2014年全球市場份額第一位。該報告分析,這得益于西門子多元化的區域化發展策略,更重要的是其海上風電機組的競爭力。
“對于今年我國海上風電產業的發展,我認為雖然會有所加速,但仍需持有謹慎樂觀的態度。與生產制造水平相比,技術研發能力目前仍是國內風電企業相對薄弱的環節,因此應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海上風電機組研制工作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并加大支持力度。”秦海巖說。